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急性肝功能衰竭中医适宜技术

2011年10月20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急性肝功能衰竭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病情凶险,发病后1224小时发生黄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倾向,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病死率高达80%~90%。本病属中医“急黄”范畴。又称“疫黄”、“瘟黄”。

 

  辨证分型

 

  邪在气分:发病急骤,身目发黄,逐渐加深,小便深黄,高热烦渴,面亦气粗,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腹胀胁痛,大便秘结,舌质深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邪入营血:身热夜甚,身目色黄如金,小便短少,溺色深黄,胁肋胀痛,神昏谵语,嗜睡昏蒙,或震扑抽搐,或衄血、呕血、尿血、便血、肌肤斑疹,或腹胀有水,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

 

  辨证论治

 

  1.邪在气分

 

  [治法]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方药]  茵陈蒿汤(《金匮要略》)加味:主要药物:茵陈蒿、栀子、大黄,可加羚羊角、大青叶、土茯苓、蒲公英、金银花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若邪热炽盛,高热不退,加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邪热内闭心窍、神昏者,调服安宫牛黄丸以开窍醒神。胃气上逆呕逆者,加竹茹、黄连和胃降逆;右胁疼痛者,属湿热蕴结,络脉瘀滞,加柴胡、元胡、郁金以疏肝利胆,化瘀止痛;脘腹胀闷者,为腑气不通,加枳实、厚朴行气通腑。

 

  2.邪入营血

 

  [治法]  清营凉血,解毒救阴。

 

  [方药]  犀角散(《千金要方》)合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主要药物:犀角(水牛角代)、黄连、升麻、栀子、茵陈、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服上方不效者,可改服清瘟败毒饮。若身目发黄,躁扰如狂,渐至昏迷,呼吸气粗,喉间痰鸣,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为痰火内扰,治宜清热解毒,涤痰开窍,方用犀羚三汁饮(《重订广温热论》)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主穴:①肝俞、胆俞、行间、足三里;②大椎、至阳、医明、内关;③肝俞、脾俞、太冲、阳陵泉。每日选用一组穴,强刺激,不留针。配穴:昏迷:人中、合谷、涌泉、十宣(放血);烦躁:内关、神门;呃逆:内关、合谷、足三里、膈俞、中脘(可用阿托品05毫克作穴位注射);腹胀:足三里(可于该穴位注射维生素B1100毫克),也可用吴茱萸炒热以布包裹热敷脐周。

 

  (2)主穴:选人中、十宣、合谷、太冲,配穴用大椎、内关、丰隆、涌泉,强刺激,不留针,用泻法,用于神昏闭证;主穴:素髎、太渊,复溜,配穴用合谷、劳宫、足三里,平补平泻法,并加灸百会、内关、气海,用于神昏脱证。

 

  (3)退黄选大椎、肝俞、合谷、内关;止血选血海、水泉;开窍选人中、十宣、百会;清热解毒选曲池、合谷、大椎。手法:用泻法,获得针感,留针10分钟。

 

  2.贴敷疗法

 

  (1)用茵陈30克,生姜两片,同捣,贴敷胸前,24小时后取掉。

 

  (2)石蒜根10克,蓖麻仁3克,共捣如泥,贴敷涌泉穴,外用纱布固定。主治急黄伴有臌胀。

 

  (3)用毛茛茎根1020克,捣烂,贴敷于列缺穴24小时,使局部发生水疱。若水疱过大,可抽干疱内液体。

 

  (4)田螺5个、食盐少许,捣烂如泥,贴敷石门穴,久盖纱布,治疗急黄伴呕吐。

 

  3.灌肠疗法

 

  用大承气汤或牛黄承气汤,浓煎至60毫升,保留灌肠,每6小时一次。

 

  4.滴鼻疗法

 

  (1)葶苈子10克,大枣15克,金钱草30克,二丑5克,大戟3克,羌活5克,煎汤鼻饲。治急黄伴昏迷。

 

  (2)用苦瓜一个,捣烂,布包绞取汁,储瓶备用,每次12滴,滴入鼻内。

 

  5.酒疗法

 

  (1)处方:灯心草根120克。用法:灯心草根用酒、水各半,入盛器内煮半日;露一夜,视酒量.分次温服酒汁。主治湿热黄疸。

 

  (2)处方:丝瓜根5条,黄酒适量。用法:丝瓜根捣烂,用水一碗煎数沸,去渣,取汁候温,用黄酒兑服。

 

  6.搐鼻疗法

 

  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数次,黄水流尽则愈。

 

  7.搽药法

 

  茵陈蒿一把,生姜一块,捣烂,擦于胸前、四肢。

 

  8.中成药

 

  (1)安宫牛黄丸:每次一丸,每日3次。

 

  (2)至宝丹:每次一丸,每日3次,口服或鼻饲。   

 

  (3)甘露消毒丹:每服9克,每日34次。

 

  (4)黄连上清丸:每次6克,每日3次。

 

  (5)牛麝散:由人工牛黄、丁香、石菖蒲各3份,麝香一份,羚羊角粉10份,藏红花7份,以上诸药共研细末而成。每次服085克,每日两次(重症患者则每3小时一次),连服25天。

 

  (6)神犀丹:适用于热深毒重,神昏谵语者。每次口服9克,每日两次。

 

  (7)紫雪丹:适用于四肢抽搐,神昏谵语者。每次口服12克,每日两次。

 

  (8)苏合香丸:适用于窍闭神昏偏寒者。每次口服一丸,每日两次。

 

  (9)玉枢丹:主含麝香、山慈姑、千金子霜、雄黄、大戟、朱砂、五倍子等,功能解毒辟秽。适用于频繁呕吐不止者。

 

  9.中药针剂

 

  (1)清开灵注射液:8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3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2次。

 

  (2)茵栀黄注射液:40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3)醒脑静注射液: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2次。

 

  (4)双黄连粉针剂:342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5)菖蒲郁金注射液:每毫升含石菖蒲、郁金各2克,常用本药10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两次;或用2毫升肌内注射,每日46次。

 

  (6)清肝注射液:由茵陈、栀子、大黄、郁金、毛冬青等配制而成。常用本药204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

 

  (7)清解注射液:由青蒿、鱼腥草、银花藤、板蓝根、蒲公英等配制而成。每次用本药8010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

 

  (8)复方丹参注射液: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1000毫升中,静脉滴注。亦可用24毫升肌内注射,每日3次。

 

  (9)川芎嗪注射液:功能活血化瘀,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尚能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和脑血流,产生抗血栓形成和溶血栓的作用。每次4080毫克,分两次肌内注射,或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10.饮食疗法

 

  (1)鸡骨草煲红枣:鸡骨草60克,红枣8枚,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阳黄、急黄。

 

  (2)溪黄草煲猪肝:溪黄草60克,猪肝50克,水煎服。适用于阳黄、急黄。

 

  (3)丹参灵芝煲田鸡:丹参30克,灵芝15克,田鸡(青蛙)250克。将田鸡去皮洗净同煲汤,盐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阴黄。(摘自《急症中西医诊疗技术》)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