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新生儿硬化病中医诊疗技术

2011年10月2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新生儿硬化病中医诊疗技术

 

 

 

 

  新生儿硬化病系新生儿指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点,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因主要与寒冷、感染、窒息,早产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春季节。多发生在710天的新生儿。早产、低体重、窒息、重症感染的新生儿易见本病。本病重症预后较差,病变过程中可并发肺炎和败血症,严重者常合并肺出血等而引起死亡。

 

  本病与中医古医籍中的“胎寒”、“五硬”相似。

 

  病因病机

 

  本病之因,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因素。早产儿、多胎儿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未充,元阳不振,失于温煦,为发病之内因。气候寒冷,早产儿护理保暖不当,复感寒邪;或感受他病,气血运行失常为发病之外因。亦有感受温热之邪而发病者。

 

  本病的病变脏腑在脾肾,阳气虚衰、寒凝血涩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辨证论治

 

  寒盛阳虚:症见肌肤硬紧而冷,多从肢末始发,逐渐扩散。面色苍白,僵卧少动,反应极差,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吸吮困难,皮肤暗红,尿少或无,苔少色淡,脉沉无力,指纹不显露。

 

  [治法]   温阳逐寒,通经扶元。

 

  [方药]  参附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主要药物:人参、附子、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寒凝血涩:症见肌肤硬紧,其色暗红或紫红,形寒气冷,面色晦暗,手足拘僵,唇干色青,舌苔光,舌质青紫,脉微,指纹青紫。

 

  [治法]  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方药]   当归四逆汤。主要药物: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大枣。

 

  脾肾两虚:症见硬肿渐消,患处肌削肤糙,精神不振,面色白,肢末欠温,乳少不安,小便清短,舌淡苔微薄,脉沉无力,指纹淡滞。

 

  [治法]  扶脾补肾,养血益气。

 

  [方药]   人参养荣汤。主要药物:人参、白术、黄芪、桂枝、白芍、当归、陈皮、熟地黄、五味子、茯苓、远志。

 

  经验方

 

  1.温阳活血汤

 

  [药物组成]   党参15克,制附子15克,干姜 06克,炙麻黄06克,当归9克,茯苓9克,赤芍3克,桃仁3克,丹参6克,泽泻9克,红花45克,川芎9克。

 

  [功效]   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用法]  煎汤口服或鼻饲,每日2次。

 

  [主治]  寒盛阳虚型新生儿硬肿症。

 

  2.助阳化瘀汤

 

  [药物组成]  桂枝5克,生白芍5克,当归5克,小茴香6克,丹参6克,红花2克,橘核12克,细辛13克,甘草1克。  

 

  [功效]  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34次服。

 

  [主治]  寒凝血涩型新生儿硬肿症。

 

  适宜技术

 

  1.针灸疗法

 

  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针后加灸。

 

  2.敷贴疗法

 

  (1)生葱30克,淡豆豉30克,生姜30克。捣碎混匀,酒炒,热敷于局部。用于寒凝血涩证。

 

  (2)当归15克,川芎15克,透骨草15克,红花 15克,川乌75克,草乌75克,没药75克,丁香9克,乳香75克,赤芍15克,肉桂6克。研末,加羊毛脂100克,凡士林900克,拌匀成膏。油膏均匀涂于纱布上,加温后,敷于患处,每日一次。用于阳气虚衰证。

 

  (3)大葱50克,生姜30克,红花15克,艾叶15克,麻黄10克。炒热布包,热熨硬肿部位,然后敷10分钟,每日34次。用于各种证型。

 

  3.推拿疗法

 

  万花油推拿法:万花油含红花、独活、三棱等20味药,功效为消肿散瘀,舒筋活络。

 

  4.药浴法

 

  附子60克,桂枝克,干姜30克,甘草3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煎水制成2000毫升药液。温度从36℃渐增至39℃。将患儿仰卧盆中浸浴,每次1020分钟,每日12次,可连浴数日。

 

  5.搽药法

 

  (1)取韭菜150克,切成约3厘米长短,加少量水煮熟,然后加适量白酒,候温,用纱布蘸汁擦硬肿处,每日两次。

 

  (2)在局部硬肿处,用白酒或鲜姜温擦患部,每日擦23次。

 

  6.灸法

 

  温灸关元、气海、足三里,或艾条配生姜片温灸患部。

 

  7.中成药

 

  (1)四逆汤:口服,每次5毫升,每日3次。

 

  (2)生脉饮:口服,每次5毫升,每日3次。

 

  (3)参茸片:口服,每次12片,每日两次。

 

  8.中药针剂

 

  (1)生脉注射液:每次5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用于阳气虚衰证。  

 

  (2)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两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715日为一疗程。用于各种证型。

 

  预防护理

 

  做好孕妇保健;严冬季节出生的新生儿要做好保暖;出生后一周内的新生儿,应经常检查皮肤及皮下脂肪的软硬情况;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患儿衣被、尿布应清洁柔软干燥,睡卧姿势须勤更换,严防发生并发症;应给足够热量,促进疾病恢复。(摘自《急症中西医诊疗技术》)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