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适宜技术

2011年11月0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适宜技术

 

 

中国中医药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或肺外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肺毛细血管膜损伤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多数学者认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本病属中医“暴喘”范畴。

 

  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功能。各种原因如六淫邪毒入侵、或跌仆创伤及内科危重疾病均可导致肺气受损,引起本病。

 

  辨证论治

 

  气分热盛:暴发喘促气急,甚则鼻翼煽动,摇身撷肚,身壮热,汗出,口渴烦躁,或伴有咳嗽,痰黄稠难咯,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

 

  [治法方药] 清热,宣肺平喘。白虎汤加麻黄。

 

  阳明腑实:喘促气急,气高息粗,大便秘结,潮热,手足汗出,腹胀,按之硬,视物不清,目睛转动不灵,甚或谵语,循衣摸床,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

 

  [治法方药]  通腑泄热,清肺平喘。五虎汤(《增补万病回春》)送服一捻金(《古今医鉴》)

 

  3.热入营血:喘促气急,高热头痛,心烦呕恶,肢体拘急,甚则神昏谵语,抽搐、痉厥、皮肤发斑,伴有痈疡疔疽肿势向周围扩散,舌质红绛,舌苔黄糙垢腻,脉数。

 

  [治法方药] 清营凉血,解毒平喘。解毒清营汤送服梅花点舌丹。

 

  4.痰饮阻肺:胸部外伤之后,喘促气逆,胸高息粗,鼻翼煽动,咳嗽,咳白黏痰,胸闷,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方药] 宣肺化饮,活血宽胸。宣肺渗湿汤(验方):杏仁、桂枝、葶苈子、赤芍、桑白皮、牡丹皮、当归、郁金、黄芪、血竭。

 

  阴阳两虚:喘促急剧,面色晦暗,自汗神疲,语言低怯,四肢厥逆,面唇四末发绀,舌红无苔少津,脉微欲绝。

 

  [治法方药] 滋阴扶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加减。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选穴人中、内关、素谬、十宣、涌泉、会阴、足三里、肺俞、中府、合谷、鱼际,每次选13个穴位,用强刺激泻法,留针半小时。出现脱证用艾灸百会、涌泉、足三里、肺俞。热毒所致者可选少商、十宣点刺放血,可起泄热、解毒、祛邪的作用。

 

  (2)主穴大椎、肺俞、定喘、合谷、曲池。手点刺,不留针,起针后加火罐。配穴如痰多气壅者,配天突膻中、丰隆,手法为泻法;若喘而欲脱者,配内关、三阴交,手法为平补平泻。

 

  2.灸法

 

  (1)取穴:列缺、尺泽、风门、肺俞、丰隆。适用于冷哮。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一次。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 35壮,间日灸一次。

 

  3)隔姜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 57壮,每日或隔日灸一次,必要时每日灸两次。

 

  (2)取穴:定喘、膏盲、肺俞、太渊、脾俞、足三里。适用于脾肺气虚。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一次。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 35壮,间日灸一次。

 

  (3)取穴:肺俞、肾俞、太溪、关元。适用于肺肾两虚。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一次。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5壮,间日灸一次。

 

  3.敷贴疗法

 

  三健膏(天雄、川乌、附子、官桂、桂枝、桂心、细辛、川椒;于姜各等份,适量麻油熬后去滓,加黄丹收膏)敷贴肺腧穴。

 

  4.穴位埋线

 

  选定喘、大椎、肺俞、厥阴俞、中府、尺泽等穴,埋置羊肠线。

 

  5.穴位割治

 

  割治穴位有膻中、肺俞、喘息、定喘、中脘、玉堂、手掌大小鱼际之间、中指间根部等。

 

  6.搐鼻法

 

  搐鼻散(细辛、皂刺、半夏)或通关散(猪牙皂、细辛)吹入患者鼻腔内使之喷嚏,必要时间隔1530分钟重复一次。

 

  7.中成药

 

  (1)艾叶油气雾剂:主要成分为艾叶油。功能:解痉平喘。每瓶含艾叶油3毫升。每日吸入3次。用于各种喘促,但长期反复吸入可出现亚急性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

 

  (2)广地龙粉:每服36克,每日3次。功能:清热平喘,适用于热邪壅肺之喘促。

 

  (3)蟾酥粉:适用于喘促欲脱者,每次服10毫克,每日36次。

 

  (4)醒透散:用麝香、牛黄、冰片,按122的比例研末混合而成。不但可开窍醒神,而且能豁痰开闭,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次服1530克,每日12次。

 

  (5)黑锡丹合生脉合剂:黑锡丹(由黑锡、硫黄、附子、肉桂、阳起石、胡芦巴、补骨脂、肉豆蔻、茴香、沉香、木香、金铃子组成)合生脉合剂(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功能:补虚定喘。每次黑锡丹36克,生脉合剂2030毫升,每日34次,用于上盛下虚之喘促。

 

  8.中药针剂

 

  (1)石菖蒲注射液:功能清热化痰开窍,并能兴奋呼吸中枢。肌内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次2040毫升,用5%~10%葡萄糖溶液100毫升稀释,每日12次。用于喘促神昏之证。

 

  (2)清开灵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两次;或静脉滴注,每次204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溶液100200毫升中,每日一次。用于热毒内陷之喘促。

 

  (3)新安宫牛黄注射液:本品主要由水牛角、黄芩、苏合香、郁金等组成。功能:清热解毒,开窍豁痰。肌内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3次。用于痰热内结之喘促。

 

  (4)复方丹参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23次;或静脉滴注,每次2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溶液200毫升中,每日一次。用于瘀血喘促之证。

 

  (5)复方当归注射液:功能活血化瘀通络。肌内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12次,或静脉滴注,每次4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每日12次。用于瘀血喘促之证。

 

  (6)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4010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每日一次。用于阳气衰竭之喘促。

 

  (7)四逆注射液:肌内或静脉注射,每次24毫升,必要时可重复使用。用于阳气衰竭之喘脱。

 

  (8)人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1020毫升溶于5%~10%葡萄糖溶液100毫升内,每日12次,用于气虚喘促。

 

  (9)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204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溶液100200毫升中,每日一次。用于气阴两竭之喘促。

 

  (摘自《急症中西医诊疗技术》)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