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1年11月17日
《本经》芍药功效释义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中医药报
芍药为《本经》中品。原文: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芍药有赤芍与白芍之分,一般认为赤芍多为野生,而白芍多为栽培。在《本经》时代,恐怕栽培品少见,所提及的芍药当为赤芍;而从临床的角度来看,汉唐时期的方剂所用的芍药,学者们多倾向于用白芍。不过,无论从化学成分来看,还是从药理作用来看,赤芍与白芍均无显著差别,所以经方家在应用经方时多赤、白芍同用。
芍药味苦,能泻血活血,主治血瘀所致诸症。通过其活血作用以止痛,故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以上病证均属瘀血所致,其共同特点是疼痛,不仅因芍药能够活血,同时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药理研究也证实,白芍与赤芍均含的芍药苷,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用于平滑肌与骨骼肌的疼痛。与甘草同用,即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若与当归、桃仁、红花等同用,如桃红四物汤,能够活血止痛,为活血化瘀的基本方。
芍药主治腹痛,还体现在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等诸方中,如小建中汤主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而以腹痛为使用要点;桂枝加芍药汤主治“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也是以腹痛为使用要点。相对于桂枝汤而言,二方均重用芍药以治腹痛。虽然小柴胡汤不含芍药,但在方后注中有“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的应用记录。
“血痹”一词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组成。方中芍药既能养血,还能活血通脉。马某,女,65岁,1965年10月31日初诊。1965年8月1日跌倒1次,出现四肢不能活动,10多天后恢复活动,但右臂无力,两手麻木不能紧握,口干不思饮,舌苔白少津,脉弦数。证属荣卫气血俱虚之血痹,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生黄芪15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大枣4枚,生石膏30克。结果:上药服6剂,两手麻木减轻,但仍握不紧。上方增黄芪为24克,因脉仍数,故仍加石膏30克。继服6剂,两手麻木又减,左手已能正常握拳,继续调理之。(《经方传真》)
“坚积”、“疝瘕”均指腹腔内有形症可见的结块,多与瘀血有关,因芍药具有活血作用,故能治疗上述诸疾。此类方剂较多,如桂枝茯苓丸主治“妇人癥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多见此方证;枳实芍药散主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王清任之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分别主治膈下、少腹之瘀血肿块。
芍药能够“利小便”,但与其养阴的作用密不可分,临床上主要用于水停而兼阴虚之证,张锡纯称本品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现临床较少应用芍药来利尿,不过
《本经》云本品有“益气”之功,但未查找到相关的临床资料,也无药理实验证实,故存疑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