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首乌辨

2011年11月2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首乌辨

 

 

史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报

 

 

 

 

 

  古代本草文献中记载首乌有“何首乌”、“赤首乌”、“白首乌”、“胡首乌”之别,考证出首乌不同姓氏之间的异同,有利于考辨用药真伪,对临床用药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系统考证,认为赤首乌为正品何首乌;白首乌古今有异,临床用药须明;胡首乌即是何首乌。

 

  何首乌

 

  “何首乌”之名首见于唐元和7年(公元813年)唐·李翱所著《何首乌录》中,书中记载一何姓之人,偶服根后白发变黑,连生子嗣,长寿延年,因此名之何首乌,何姓之称即源于此,后世历代本草文献中亦有关于首乌此种何姓由来的相关记载。何首乌在唐代就有应用,宋《开宝本草》正式收载之,《本草纲目》列于蔓草类。

 

  何首乌的药用价值较高,应用范围广,根、叶、藤都可以做药用。

 

  何首乌根味苦、甘,涩,性温。首乌之用,生熟迥异。生何首乌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的功效。主要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症。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病体虚等症。

 

  何首乌叶,味微苦,性平。能够解毒散结,杀虫止痒。主要是外用捣敷或煎水洗,治疗疮疡、瘰疬、疥癣。

 

  何首乌藤,药名为夜交藤,性平,味甘,微苦。入心、肝经。有养心,安神,通络,祛风的功效,用于失眠多梦,劳伤,多汗,血虚身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外治皮肤瘙痒等症。

 

  赤首乌

 

  首乌在古代有赤、白二种。早于《何首乌录》中便记载:“有雌雄,雄者苗色黄白,

 

  雌者黄赤,其生相远,夜则苗蔓交或隐化不见。”《开宝本草》中亦曰:“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明·李时珍曰:“何首乌,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苏颂(《图经本草》)即谓何首乌“有赤、白二种”,并谓“春生苗,蔓延竹木墙壁间,茎紫色……结子有稜,似荞麦而极细小,如粟粒大。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所云与现今药用的蓼科何首乌相符,别称赤首乌。也就是说赤首乌的原植物为蓼科,即现在我们所说的正品何首乌。

 

  白首乌

 

  前者提到首乌在古代有赤、白二种。但是现代临床上药用的白首乌其实是一味与前者所述不同的中药。

 

  现代正品白首乌为萝藦科植物牛皮消的干燥块根。现时各地所用白首乌多为萝藦科牛皮消组的植物,如牛皮消、隔山消、戟叶牛皮消均有白首乌之称。山东泰山地区以戟叶牛皮消为“白首乌”或称“泰山何首乌”,誉为泰山四大名产药材之一。《中华药典》1977年版一部中收载的白首乌为戟叶牛皮消的块根。

 

  白首乌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脾、胃经。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疗疮。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头晕耳鸣,心悸失眠;或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小儿疳积;产后乳汁稀少,疮痈肿痛,毒蛇咬伤等症。

 

  我们不能证实古代的白首乌即现代的萝藦科牛皮消。原因如下:《何首乌录》中最早记载了首乌有赤白之分,并且记载首乌的形态特点为:“其苗大如木藁,光泽,形如桃柳,兵叶皆偏独单,背生不相对,有雌雄。雄者苗色黄白,雌者黄赤,其生相远,夜则苗蔓交或隐化不见。”所云叶“生不相对”说明叶互生,非对生,又附图:花序作穗状;而萝藦科牛皮消组白首乌的叶对生,且花序为聚伞、伞房状。从此点可看出《何首乌录》中提到的白首乌仍在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形态范围之内,与萝藦科牛皮消类的特征不符。又所谓“雌雄”,“夜则藤交”等语,更不相符。所以古本草文献中提到的“何首乌分赤白二种”中的白首乌并非萝藦科牛皮消组的白首乌。

 

  胡首乌

 

  古代多种本草文献中有关于胡首乌的记载。如《食物辑要》载:胡首乌,忌葱、蒜、莱菔、一切血。《药镜》云:“胡首乌,豁头面之风气,及皮肤燥痒,消瘰散痈。扶腰膝之软弱并筋骨酸疼,长肌明眼,生精补血,而乌发乌须。暖胃温脾,而除崩止漏,截痎疟医所不知。止肾泄。书犹未载。”

 

  通过查阅众多古代和现代的品种考证及药品用名考证书籍,最终得出胡首乌为何首乌的异名之一。胡首乌之称最早见于宋·窦材撰《扁鹊心书》中,书中记载“换骨散”方,方中首次运用了胡首乌。另外现代著作《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部分》和《本草药名汇考》中均记载了胡首乌最早见于《扁鹊心书》并为何首乌的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