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技术

2011年11月29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技术

 

 

 

中国中医药报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为特征。本病亦可累及其他腺体、神经系统及心脏。常见的并发症有脑炎、睾丸炎和卵巢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好发于年长儿,两岁以下小儿发病者少见,儿童期无明显性别差异。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

 

  中医学以其突然发生耳下、腮部漫肿疼痛,故名“痄腮肿”、“鸬鹚瘟”。

 

  辨证论治

 

  1.温毒袭表证

 

  [证候]  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  银翘散。主要药物: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芦根、桔梗、竹叶、甘草。咽红肿痛去荆芥,加马勃、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恶心呕吐,加陈皮、竹茹清胃止呕;腮肿疼痛,加夏枯草清泻肝火,散结消肿。

 

  2.热毒蕴结证

 

  [证候]  壮热,头痛,烦躁,腮部漫肿,疼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  普济消毒饮。主要药物:黄芩、黄连、连翘、玄参、马勃、板蓝根、牛蒡子、僵蚕、升麻、柴胡、陈皮、桔梗、人参、甘草。腮部漫肿、硬结不散者,去甘草,加夏枯草、海藻、昆布软坚散结;热毒壅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便;头痛呕吐者,加钩藤、菊花、竹茹清热平肝。

 

  3.毒陷心肝证

 

  [证候]腮腺肿胀,高热不退,嗜睡,颈强,呕吐,甚则昏迷,抽风。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

 

  [治法]  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方药]普济消毒饮、紫雪丹或至宝丹。三药共奏清热解毒、息风开窍之功。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灶心土、竹茹降逆止呕。

 

  4.邪窜肝经证

 

  [证候]  腮部肿胀发热,男性睾丸肿痛,女性少腹痛。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泻肝火,凉血止痛。

 

  [方药]  龙胆泻肝汤。主要药物: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黄。临证时常加用当归、赤芍、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活血止痛;加泽泻、荔枝核、萆薢利湿除浊。

 

  经验方

 

  1.腮腺炎一号

 

  [药物组成]  荆芥穗6克,薄荷6克,蒲公英10克,草河车1,板蓝根10克,黄芩6克,夏枯草10克。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适应证]  温毒袭表证。

 

  [用法用量]  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服。

 

  2.清解汤  

 

  [药物组成]  龙胆草9克,黄芩6克,连翘 9克,板蓝根9克,蒲公英9克,甘草3克,山栀子6克,夏枯草9克。

 

  [功效]  清热解毒。

 

  [适应证]  温毒袭表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3.疏表散

 

  [药物组成]淡豆豉25克,山川柳9克,荆芥穗9克,山栀皮9,大青叶9克,板蓝根188,粉葛根9克,金银花18.8克,青连翘188克,象贝母188克,白茅根18.8克,天花粉18.8克,润元参188克,广陈皮 18.8克,条黄芩18.8克,冬桑叶125,净蝉衣125克,赤芍12.5克,羚羊角粉1.6克。

 

  [功效]散风清热。

 

  [适应证]温毒袭表证。

 

  [用法用量]颗粒散剂,每包1.8克。一日总量:一岁一包,3岁两包,64包,分24次服。

 

  4.王烈经验方

 

  [药物组成]  板蓝根、赤芍药、郁金、延胡索、柴胡、黄芩、龙胆草。高热不退加石膏、寒水石;头痛重加菊花、川芎;呕吐者加竹茹、芦根。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理气消肿。

 

  [适应证]  热毒蕴结证。

 

  [用法用量]  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适宜技术

 

  1.敷贴法

 

  方法一:生大黄30克,黄柏15克,共研细末,以胆南星煎水浓缩取汁,调和药面,敷于患处;或取仙人掌100克,去刺捣烂,涂于纱布上,另取冰片5克,研成细粉,撒于其上,敷于患处。

 

  方法二:新鲜仙人掌适量捣烂,加青黛 3克,用鸭蛋清调为糊状,涂敷患处,每日12次,能促进腮腺消肿。用于痄腮各期腮腺肿胀疼痛者。

 

  2.针灸法

 

  取合谷以治面部腮腺肿痛;取风池、大椎以祛风退热;颊车、下关以近部取穴,手法以泻法为主。翳风、颊车、合谷要强刺激,局部有沉胀感效果最好。发热加曲池、大椎;睾丸肿痛加血海、三阴交。每日一次。

 

  3.推拿法

 

  方法一:术者用拇指点按角孙穴5分钟,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捏挤角孙穴50下,每日一次,3日为一疗程。

 

  方法二:按揉翳风,摩牙关,揉太阳,拿合谷,按揉曲池,清天河水,退六腑。高热加推大椎、揉涌泉;并发脑炎加推天柱;并发睾丸炎加揉按血海、曲泉。每日一次。

 

  4.灯火燋法

 

  点灼耳穴,用火柴点燃,迅速烧灼耳穴“腮腺刺激点”,燃火即时熄灭,每日一次,一般13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