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1年12月22日
治喘专方定喘汤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定喘汤为临床治喘名方,出自明代学者张时彻所辑《摄生众妙方》。我们无法得知该方的作者及制方本意,只知该方来源于民间,治喘有神效。方书中多谓本方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证。临证以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单从药物组成分析,治疗太阳病伤寒表实证的麻黄汤去桂枝即为治疗喘逆上气的三拗汤。三拗汤加石膏即是治疗肺热咳喘之麻杏石甘汤,加薏苡仁即是治疗卫表湿痹之麻杏苡甘汤。此处的三拗汤已基本不具备解除外感风寒之功,而重在宣降肺气。倘若咳喘是由湿痰蕴肺所致,我们就可以按上述方式组方,用三拗汤宣降肺气,加苏子燥湿化痰,或加二陈汤燥湿化痰。如果我们选用三拗汤合二陈汤,以苏子易半夏,再加一味泻肺的桑白皮,即成治疗“风寒束肺痰不爽”之华盖散:麻黄、紫苏子、杏仁、橘红、桑白皮、茯苓、甘草。华盖散去茯苓、陈皮,加半夏、黄芩、白果、款冬花,即是定喘汤。
半夏与茯苓、陈皮,都属于治疗痰湿类药,有热加黄芩,也属临证处方加减之法。由华盖散变为定喘汤,特征性的改变是加用了白果、款冬花。白果与款冬花俱有敛肺定喘止嗽之功,可归于古人所说“劫药”范畴,有“劫喘”之功。定喘汤是否源于华盖散不得而知。但至少有这么一种可能:古人在使用华盖散加减(或三拗汤加减)治疗喘证时,发现加用白果、款冬花会大大提高平喘之功。屡试屡验,日久便演变成一张组成相对固定的方剂,为便于传习,笔之于书,即为定喘汤。
这样分析,定喘汤主治证中似乎不应该有“风寒外束”。方中一味麻黄伍于一队里药之中,且明言“不用姜”,似乎也不足以外解风寒。麻黄之用,重在与杏仁、苏子配伍,与白果、款冬花配伍,一宣一降,一散一敛,调节、恢复肺气之宣降。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中指出:“治痰先理气,不为疏泄则胶固不通,此定喘用麻黄之意也。”麻黄在方中重在治气,值得临证体会。当然,有“风寒外束”也是可以使用定喘汤的,只是在组方时,需进行适当的加减。
痰热内蕴,症见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通常我们会想到清气化痰丸证,而很少想到定喘汤证。定喘汤方中,清热药只有黄芩、桑白皮两味药,与苏子、半夏相合,确有清化痰热之效。但全方偏温,果见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绝非适宜之方,除非加大清化痰热的力量,减少温药的力量,使全方偏于清泻。况且,痰热壅盛,也非白果、款冬花之温敛所宜。
我们似乎不容易从原方中分析得出定喘汤所治证的病机。也许,原方的作者使用该方也并非完全按证而用(辨证加减是需要的)。哮喘之发,或受风寒而诱发,或哮喘发作之本身即为风动之象。发作之时,痰升气阻,肺失宣降。故治疗时,治风、治痰、治气为必需。为求速效,加以“劫喘”。痰阻气滞易于化热,且用药偏温更宜助邪化热,故佐以清热泻肺之品也为必需。或许,如此破解定喘汤,把定喘汤看作一张治疗哮喘之“专方”,治风、治痰、治气、治实、治热,更符合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