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技术

2012年01月16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技术

 

 

 

中国中医药报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软组织损伤,简称“肩周炎”。其病名较多,因该病多发于50岁左右中老年人,故称“五十肩”。因睡眠时肩部受凉引起的称“漏肩风”或“露肩风”;因肩部活动明显受限,形同冻结而称“冻结肩”或“凝结肩”。此外,还称“肩凝风”、“肩凝症”等。

 

  本病多因年老气血虚弱、肾精不足而产生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加之长期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致使寒凝筋膜,经络阻滞,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络和关节,引起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初期为避免疼痛,不敢活动而产生保护性关节活动受限,从而使关节长期保持于某一位置,久则发生退行性病变,局部渗出、粘连、纤维化,产生冻结、僵化,使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再者由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肩关节脱位,上肢固定时间长,而缺乏必要的、适宜的锻炼,致使损伤后的出血血肿机化、钙化、粘连,从而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诱发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分型

 

  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剧,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湿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淡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治疗

 

  因肩关节周围炎病程长、疗效慢,因此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加强练功活动,增进疗效。  

 

  1.理筋手法

 

  患者端坐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术者主要是先运用扌衮 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肩后和肩外侧,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法,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以充分放松肌肉。

 

  然后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做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

 

  最后帮助患肢作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恢复。手法治疗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药物治疗

 

  (1)内服药

 

  气血虚型:治宜调补气血,舒筋活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2克,桂枝12克,芍药 12克,生姜3片,大枣7)加减。

 

  风寒湿型: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方用蠲痹汤(羌活6克,姜黄6克,当归12克,赤芍 9克,黄芪12克,防风6克,生姜5片,炙甘草3)加减。

 

  瘀滞型:治宜化瘀通络,蠲痹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秦艽9克,羌活9克,川芎9克,桃仁 6克,红花6克,没药9克,五灵脂9克,香附9克,牛膝 9克,地龙9克,当归15克,甘草3)加减。

 

  (2)外用药:急性期疼痛、触痛敏感,肩关节活动障碍者,可选用海桐皮汤(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甘草3克,防风3克,白芷2)热敷熏洗或寒痛乐热熨,外贴伤湿止痛膏等。

 

  3.物理疗法

 

  可采用超短波、磁疗、蜡疗、光疗、热疗等,以减轻疼痛、促进恢复。对老年患者,不可长期电疗,以防软组织弹性更加减低,反而有碍恢复。

 

  4.针灸治疗

 

  (1)气血虚型:取肩髃、肩髎、手三里、足三里等穴,均用补法。

 

  (2)风寒湿型:取肩髃、肩髎、巨骨、合谷、曲池等穴,均用泻法。

 

  (3)瘀滞型:取肩髃、肩髎、肩外俞、臑俞、阿是穴等,均用泻法。

 

  5.封闭疗法

 

  可用2%利多卡因配泼尼松龙各15毫升痛点封闭。每周一次,23次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中心)

 

  1.治疗方法

 

  (1)肩痛穴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或小腿腓侧,腓骨小头与外踝高点的连线上,髌骨中线下5寸处;或髌骨中线与踝连线之中上13处。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两寸,上巨虚穴上一寸,以偏于腓侧一寸的原则取穴。

 

  (2)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

 

  (3)针刺方法:采用283寸毫针一支,行直刺法,进针约25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待出现针感即可快速出针,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以内。病情较重、病情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宜,个别患者可传导至肩部,传至肩部者疗效最佳。

 

  (4)治疗时间及疗程:发病2周以内者,每日针一次,14次为一疗程;发病24周者,每日针一次,21次为一疗程;发病4周以上者,每日针一次,28次为一疗程。

 

  (5)歌诀: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偏腓侧。交叉取穴腓神经,肩部病变与落枕。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

 

  2.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1)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不能进行功能锻炼。

 

  (2)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严禁在局部进行机械性治疗,如按摩、针刀、局封等。

 

  (3)对体质虚、体质过敏、伴有慢性病的患者,针刺肩痛穴后可出现局部痛或不适感,可以通过交叉针刺膝痛穴缓解。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浙江中医药大学)

 

  1.治疗方法

 

  (1)使用器械:LH202H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2)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先对其进行痛阈及肩关节活动功能水平测定并记录。

 

  (3)取穴:肩周炎患侧穴位——肩前与肩髎,外关与合谷。

 

  (4)操作: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厘米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二穴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10±mA。隔日治疗。

 

  2.特色

 

  无创伤,可避免感染或疾病的传播,不致引起患者的恐惧,易操作,经济。

 

  3.禁忌证

 

  (1)年龄在65岁以上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对电刺激过度敏感者。

 

  (2)合并肩部骨折未愈合者;长期服用(接受)其他药物(治法)以及采取综合治疗者。

 

  (3)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