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急性心梗诊疗技术

2012年02月13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急性心梗诊疗技术

 

 

 

中国中医药报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40岁以上多见。

 

  本病属于中医“卒心痛”范畴,包括“厥心痛”、“真心痛”。

 

  一、病因病机

 

  1.饮食起居、七情失节: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味,烟酒成癖;或过分安逸,脾运呆滞;或忧思气结,湿浊内聚成痰。痰气互结,上犯心胸,胸阳闭塞,清气不入,浊气不出,心脉痹阻为患。血脉痹阻,经络不通则发为心痛。

 

  2.年老体虚、寒邪客脉:素体阳虚,或过服苦寒峻下之品,内伤诸阳;或年事渐高,肾阳衰微,不能温煦五脏,阳虚则寒邪乘虚而人,阴寒盘踞胸中,寒凝气滞,血脉痹阻,心脉绌急成患。

 

  二、辨证分型

 

  1.寒凝心脉:卒然心痛如绞,感寒益甚,甚至胸痛彻背,背痛彻胸,伴形寒肢冷,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2.痰浊闭塞:胸部憋闷沉重,痛引肩背,多为体胖之人,伴见头晕腹胀,恶心纳呆,心悸气短,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多弦滑或沉迟。

 

  3.瘀血阻滞:暴怒之后卒然心痛剧烈,痛有定处,如锥如刺,伴胸闷气憋,心悸气短,唇青舌暗有瘀斑,脉沉涩、结代。

 

  4.阴血亏虚:心胸烦闷而痛,头晕口干,五心烦热,尿赤便干,舌深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促、结代。

 

  5.阳气虚损:心胸满闷而痛,动则尤甚,畏寒肢冷,面白唇暗,体倦乏力,气短自汗,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而迟,或结代。

 

  三、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寒凝心脉

 

  散寒活血,宣痹通阳。方药:乌头赤石脂丸配服苏合香丸。

 

  2.痰浊闭塞

 

  豁痰散结,通阳泄浊。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3.瘀血阻滞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

 

  4.阴血亏虚

 

  滋阴补血,活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送服六味地黄丸。

 

  5.阳气虚损

 

  温阳益气,活络止痛。方药:桂枝人参汤加味。

 

  ()经验方

 

  1.五灵止痛散

 

  [组成]  冰片、五灵脂、炒蒲黄。

 

  [用法]  散剂,每瓶5克,口服,每次03~0.6克,痛时即用,开水送服或舌下含服。

 

  [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  气滞血瘀型心肌梗死。

 

  2.心灵丸

 

  [组成]  麝香、牛黄、熊胆、蟾酥、珍珠、冰片、三七、人参、水牛角干浸膏。

 

  [用法]  舌下含服或咀嚼后咽服,每次2丸,每日13次。也可在临睡前或发病时服用。

 

  [功效]  活血化瘀,益气通脉,宁心安神。

 

  [主治]  用于胸痹心痛,心悸气短,头痛眩晕等症,以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及伴有高血压病者。

 

  3.环心丹

 

  [组成]  麝香、蟾酥、三七、人参、珍珠等。

 

  [用法]  每次6粒,舌下含化服,每日12次。

 

  [功效]  活血行气,开痹定痛。

 

  [主治]  用于胸痹心痛,心悸气短。

 

  4.邓铁涛验方

 

  [组成]  法半夏9克,茯苓12克,橘红、枳壳、甘草各45克,竹茹9克,党参15克,丹参12克。

 

  [用法]  水煎服。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五爪龙或吉林参(另炖)6克。心痛明显者,可合失笑散或三七末冲服。

 

  [功效]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主治]  痰浊壅塞型。

 

  5.活血养心汤

 

  [组成]  丹参30克,川芎10克,红花15克,党参30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香附15克,赤芍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6克,茯苓10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瘀血阻滞型。

 

  (三)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取内关、心俞、厥阴俞、神门等;耳针取心、皮质下、肾上腺等穴。均用中等强度刺激。

 

  (2)针刺膻中、内关,留针2030分钟,捻转35次。

 

  2.敷贴疗法

 

  通心膏敷心俞、厥阴俞或膻中。药物组成:徐长卿、当归、丹参、王不留行、鸡血藤、葛根、玄胡、红花、川芎、桃仁、姜黄、郁金、参三七、血竭、椿皮、穿山甲、乳香、没药、樟脑、冰片、木香、人工麝香、硫酸镁、透骨草。

 

  3.推拿疗法

 

  按摩腹部上脘、中脘、下脘、神厥、关元、心俞、厥阴俞或华佗夹脊压痛点。

 

  4.灸法

 

  气海、关元、足三里。大艾炷灸37壮,每日1次。用于心阳不振或阳气欲脱者。

 

  5.刮痧疗法

 

  患者取坐位,疼痛剧者先取仰卧位,术者首先在刮治部位涂以活血化瘀作用的刮痧介质,然后以中等力度刮胸部穴位35分钟,刮至局部出现痧痕为好。继刮手部穴位,刮至局部潮红。然后患者转侧卧位,术者以较重力度刮背部穴位,刮至局部痧痕显现。具体穴位如下:

 

  背部:心俞,厥阴俞。胸部:膻中。

 

  上肢:间使,内关。下肢:足三里。

 

  6.水浴疗法

 

  用水淋浴,每次510分钟,水温40℃左右,以无不适为佳,出浴休息10分钟,再疗510分钟。以2025天为一疗程,休息57天再进行另一疗程。对治疗心痛有较好效果。

 

  7.气雾剂吸入

 

  (1)寒心舒气雾剂(含肉桂、香附等):对准舌下喷雾,每次喷12下。具有温通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热心舒气雾剂(含牡丹皮、川芎等):对准舌下喷雾,每次喷12下。具有凉血清热、活血止痛的功效。

 

  8.中成药

 

  (1)速效救心丸:主要用于瘀血阻闭心脉所致胸痛不解者,一般1015粒舌下含服。

 

  (2)冠心苏合香丸:主要用于寒凝及痰浊所致胸阳痹阻、胸痛剧烈不解者,一般每次一丸,每日23次。

 

  (3)失笑散:每次36g冲服。

 

  (4)五灵止痛胶囊:每次12粒,痛时服。

 

  9.食疗

 

  (1)薤白粥:薤白1015克(鲜者30 45),粳米100g。薤白同粳米煮粥,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2)桂心粥:桂心12克,茯苓10克,粳米 50100g。用粳米煮粥,桂心、茯苓加水煎汁,取汁入粥中同煮,沸后即可。

 

  (3)芥菜粥:芥菜头4个,粳米50100克。洗净芥菜头切成片,与粳米适量清水煮成稀粥,熟后食用。

 

  (4)山楂荷叶粥:山楂15克,荷叶12克,糯米100克。糯米加水煮粥,同时放入切碎的山楂、荷叶,以文火煮烂后,温服。

 

  (5)加味桃仁粥:桃仁20克,生地黄30克,桂心35克,生姜一块,粳米100克,白酒适量。桃仁去皮尖,桂心研成末,粳米研细待用。用适量白酒将生地黄、生姜和桃仁绞取汁液。粳米加水煮粥,煮沸后放入桃仁、生地黄、生姜汁,粥熟调入桂心末,搅匀,空腹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