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妊娠剧吐诊疗技术

2012年02月13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妊娠剧吐诊疗技术

 

 

 

中国中医药报

 

 

 

  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导致体液、电解质代谢紊乱,甚至威胁孕妇生命,称妊娠剧吐。中医称本病为“恶阻”,亦称为“子病”、“病儿”、“阻病”。

 

  一、病因病机   

 

  本病的主要机制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孕后血聚养胎,胞宫内实,冲脉之气偏盛,冲气上逆,循经犯胃则引起恶心呕吐。

 

  1.脾胃虚弱: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冲气偏盛,冲脉隶于阳阴,若胃气素虚,胃失和降,冲气挟胃气上逆,而致恶心呕吐。

 

  2.肝胃不和:平素性抑郁,或孕后情志不遂,恚怒伤肝,肝郁化热,孕后血聚养胎,肝血更虚,肝火愈旺,且冲气偏盛,冲气夹肝火上逆犯胃,致胃失和降,发为恶阻。

 

  3.气阴两亏:反复剧吐,甚则饮食难进,导致阴液亏损,精气耗散,正气受损。

 

  二、辨证论治   

 

  1.脾胃虚弱   

 

  [证候]  妊娠早期,恶心呕吐清水、清涎或饮食物,甚或食入即吐;头晕体倦,脘腹胀闷;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治法]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  香砂六君子汤。

 

  若脾虚夹痰湿,症见胸闷泛恶、呕吐痰涎、舌淡苔白腻、脉濡滑,原方加全瓜蒌、苏叶,橘红易陈皮;若呕吐伤阴,症见口渴咽干、便秘,去木香、砂仁、茯苓,加玉竹、石斛、麦冬、胡麻仁。

 

  2.肝胃不和   

 

  [证候]  妊娠早期,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烦渴,口干口苦,头胀而晕,胸胁胀满,嗳气叹息;舌红,苔微黄,脉弦滑。

 

  [治法]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  橘皮竹茹汤。

 

  若乳房胀痛者,加郁金;便秘者,加胡麻仁。

 

  3.气阴两亏

 

  [证候]  妊娠早期,呕吐剧烈,甚至呕吐咖啡色或血性分泌物;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肌肤不润,目眶下陷,或发热口渴,唇舌干燥,尿少便秘;舌红无津,苔薄黄而干或花剥,脉细滑数无力。

 

  [治法]  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方药]  生脉散合增液汤。

 

  若呕吐血样物者,加藕节、乌贼骨、白及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若呕吐严重伤胎,出现腰酸腹痛,加桑寄生、川断、杜仲固肾安胎;少量阴道出血者,加苎麻根、阿胶以止血安胎。

 

  三、中成药 

 

  香砂六君子丸:每次39克,每日23次,口服。用于脾胃虚弱证。

 

  二陈丸:每次69克,每日两次,口服。用于脾虚痰湿阻滞证。

 

  生脉饮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口服。用于气阴两亏证。

 

  左金丸:每次15克,每日34次,口服。适用于肝胃不和证。

 

  四、经验方

 

  1.调肝生津止呕汤   

 

  [药物组成]  紫苏梗10克,炒条芩5克,玄参 10克,麦冬10克,乌梅10克,川连3克,淡竹茹6克。

 

  [适应证]  肝热所致恶阻。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剂药分56次服,每日一剂。

 

  2.培土止呕方

 

  [药物组成]  党参12克,白术9克,清半夏9克,陈皮10克,藿香9克,茯苓6克,苏梗9克,枇杷叶6克,竹茹6克,黄芩45克,甘草6克,砂仁(后下)45克。

 

  [适应证]  脾胃虚弱所致恶阻。

 

  [用法用量]  生姜汁20滴,加入已煎就之药液中。每剂药两煎相混,不拘时少量频服,12小时尽剂。如药后恶心欲吐,可含嚼生姜少许。

 

  3.枇杷叶茶

 

  [药物组成]  生枇杷叶(去净毛)15克,伏龙肝30克。

 

  [适应证]  肝热所致恶阻。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后代茶频呷。

 

  五、适宜技术   

 

  1.敷脐法   

 

  (1)丁香15克,半夏20克,共研细末,以生姜30克煎浓汁,入药末调成糊状,取适量敷脐。

 

  (2)生姜6克烘干,以水调成糊状敷脐,外用胶布固定。

 

  2.蒸气疗法

 

  取香菜一把,苏叶、藿香各3克,陈皮、砂仁各6克,煮沸后倒入大壶内,以茶壶口对准病人鼻孔,令闻吸其气。一般用药后病人顿觉舒适,不再呕逆,之后即可试吃少量易于消化的食物。

 

  3.针灸疗法

 

  (1)轻刺激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等。脾胃虚弱加三阴交、阴陵泉;肝胃不和加太冲、内庭。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

 

  (2)耳针:选脾、胃、肝、神门、屏间穴,埋针。

 

  (3)艾灸:用艾条灸间使穴,每次15分钟,用于妊娠食入即吐者。

 

  4.点刺放血法

 

  大椎、中脘、期门、三焦俞、胃俞,每次取 34个穴位,用三棱针在穴位处点刺放血如珠,其中,中脘穴针后拔罐10分钟,三焦俞用毫针刺,平补平泻。每3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5.火罐治疗法

 

  服药前或进餐前中脘穴拔火罐,每次20分钟。

 

  6.推拿疗法

 

  按揉中脘、内关、脾俞、胃俞,用以止呕。

 

  7.刮痧治疗

 

  取背部脾俞、胃俞、肝俞、胆俞,务使被刮处呈红色反应,每日一次。

 

  8.饮食疗法

 

  (1)生姜砂仁蒸鲫鱼:取鲜鲫鱼一条,去鳞清脏洗净,用适量油盐及生姜丝20克、砂仁末3克拌匀纳入腹中,蒸熟后服用。每日一次,34次显效。

 

  (2)生姜调服:生姜为止吐圣药,可取生姜鲜汁1020滴,和药兑服;也可进食前或后口含生姜一片,可有效减轻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