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山楂配乌梅在儿科中的应用

2012年04月1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山楂配乌梅在儿科中的应用

 

 

 

代晶 青海省中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敛止痢之功能。对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疗效;乌梅性味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消乳食、敛肺、涩肠、止汗、生津、安蛔作用。此二药配伍用以调治小儿常见积滞、泄泻、虫证等,多有良效。

 

  消食开胃

 

  小儿伤食泻属中医“泄泻”范畴。《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自倍是损伤脾胃的重要原因。由于小儿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引起脾虚胃弱者更为常见;而由于喂养不当伤及脾胃者也屡见不鲜。古人曾告诫我们“乳贵有时,食贵有节”,一旦喂养失宜,极易引起乳食停滞,轻则尽见脘腹胀满,厌食纳呆,重则可积久成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常用自拟消食散,即以山楂,乌梅为主药,开胃消食,再配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葛根、藿香、广木香等,益气健脾养胃,临床用之多效。

 

  健脾止泻

 

  泄泻又是小儿常见病症。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致脾胃虚弱。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阳不升,易致合污而下,成为脾虚泄泻。自拟小儿止泻散重用山楂乌梅,方中以苍术、砂仁芳香化湿、运脾健中,陈皮理气降逆、调中开胃,厚朴燥湿除满、下气消积,山楂、乌梅消食化滞,涩肠止泻,猪苓利水湿,干姜温脾胃,全方补而不滞,利而不燥,药味平和。

 

  驱虫止痛

 

  山楂、乌梅均有良好的驱虫止痛作用。一般来说,山楂长于除绦虫,乌梅长于驱蛔虫。蛔虫得酸则伏,乌梅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症。故凡小儿肠道蛔虫症、胆道蛔虫症、绦虫病以及气滞腹痛等均可配伍应用。山楂消积除痞而不伤正,乌梅驱虫安蛔而不恋邪,二药配伍,多能增强行气消积、安蛔止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