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2年04月20日
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
□ 赵颖林 西安市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是指胸椎小关节、肋横关节、肋椎关节由于扭挫或姿势不良而导致骨关节关系失衡,以背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属于中医骨伤科“伤筋”的范畴。
患者多有脊柱前屈过久后突然背伸或搬提、举重、扛抬、抛物过猛、扭转身躯不协调以及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等急、慢性损伤病史。临床表现为背部深在疼痛、沉重或酸困不适,咳嗽、用力、劳累、脊柱背伸或伏案工作较久后症状加重,部分病例可沿肋间神经放射,也可表现为胸肋部不固定、游走性疼痛。胸椎棘突或棘旁约1.5~3厘米处深在压痛,肩背部肌肉紧张拘挛。发病部位以胸椎中段居多,可表现为单一胸椎发病,也可出现多个胸椎同时发病。X线检查胸椎骨关节无异常。
准备手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在患者背部施行摩、揉、滚、分筋拨络、点穴等手法约5~10分钟,充分放松肩背及腰部软组织。
复位手法
按压手法:患者仍取俯卧位,胸前垫枕,令其放松,术者右手掌压患处(如为单一胸椎发病,以掌根压患椎;如为多个胸椎发病则以整个手掌均匀按压发病部位),左手掌叠压右手之上,双手协调向前下轻压数次后,趁患者放松时向前下稍用力按压,此时可听到或手掌感觉到发病部位小关节发出的弹响。此手法适用于所有胸椎小关节紊乱。
旋转手法:以单个胸椎左侧小关节紊乱为例。患者坐位,助手固定患者右膝。术者坐于患者背后,右手拇指指腹按定患椎棘突左侧,其余四指置于背部右侧,左手经患者左腋下把持于患者项部,嘱患者脊柱前曲30°~45°并主动左旋至最大限度,此时术者左手使患者脊柱继续左旋5°~15°,同时右手拇指向右侧推挤患椎棘突,双手协调用力,听到或感觉到弹响声时手法结束。此手法适用于中下段单个胸椎小关节紊乱。
背伸提顶手法:患者坐位,双手十指交叉置项部。术者站立于患者背后,右膝屈曲顶于发病部位,双手经腋下握住患者双腕向后上提拉,同时右膝向前方推顶,听到或感觉到弹响声时手法结束。此手法适用于中下段单个或多个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结束手法及调护:与放松手法基本相同,辅以震动、拍打等手法。同时嘱患者做数次扩胸及主动咳嗽以判断治疗效果,手法复位后症状会明显减轻,发病部位有轻度疼痛为正常现象,考虑属小关节紊乱纠正之后关节囊、关节滑膜受牵连、卡压所产生的余痛,1~3天自行消失。治疗后患者必须纠正不良的生活及工作习惯,同时进行扩胸、五点支撑等功能锻炼。
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必须把握以下几个环节:诊断要明确,施行手法前必须确认患者胸椎X检查无异常;手法要轻柔,切忌使用暴力造成医源性损伤;骨质疏松症患者慎用此手法或不用,此类患者可通过扩胸等自主运动使其自行复位;患者改变不良姿势习惯对疾病的恢复以及防止复发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