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2年05月28日
大气下陷证的临床表现复杂,但其原因均是大气失其位而下陷,无其所司,斡旋无功。宗其症冗杂,故大气下陷的脉象成为其辨证之关键
泛谈“大气下陷”
□ 刘签兴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报
“大气下陷”理论是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张锡纯的特色理论之一,其对近代一百多年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现在笔者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大气即胸中之气
“大气”知名,首见于《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云:“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大气之举也。”这里的“大气“指的是自然界的外气;《灵枢·五味》篇云:“其大气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这里的“大气”指的是人身之气;《灵枢·邪客》篇云:“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金匮要略》亦云:“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而至清代喻昌《医门法律》则指出“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行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张锡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大气即胸中之气,亦即《内经》所言之“宗气”。
张锡纯在《大气诠》中有述:“元气藏于脐下,为先天生命之根底,道家所谓祖气:大气积于胸中,为后天全身之桢干,《内经》所谓宗气。祖为一身之远命脉,宗为一身之近命脉,命脉虽有远近,其关于人身之紧要相同。”明确指出,无论是元气还是大气,均对于人体有重要作用。张锡纯还取象比类云:“有如树上之果,元气乃树之根也,大气乃其树之果也。根之关于果者至重,身之关于果者亦非轻也。”
张锡纯还提出“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按胸中大气,一名宗气,《内经》谓其积于胸中,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盖心肺均在膈上,原在大气包举之内,所以心血之循环,肺气之呼吸,均由大气所主,斡旋全身,统摄三焦。大气不但为后天诸气之纲领,亦为全身血脉之纪纲。
大气下陷证与升陷汤
对于大气下陷证,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归纳如下: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又似乎喘,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由此而观,大气下陷之“喘”似喘,而又与之有别,普通之喘有喘而肩动之征,而大气下陷者,虽至呼吸有声,必不肩动。二者的根本在于呼气难与吸气难之异,另喘者之脉多数或有浮滑之象。
兼证之“寒热往来”与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病机不同,此因“其初陷之时,阳气郁而不畅则寒,既陷之后,气蓄而欲宣则作热,适阳气蓄极而通,仍复些些上达,则又微汗而热解。”
另“咽干作渴”其为“津液不能随气上潮也”,并非传统的阴虚、火热或湿热等。
大气下陷证的临床表现复杂,“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兼证繁多,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气病门》中见到的就有小便不禁、身冷、消食、疝气等,虽表现各异,但其原因相同,均是大气失其位而下陷,无其所司,是以失其保护,斡旋无功。
宗而其症冗杂,所以大气下陷的脉象成为其辨证之关键,即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脉细如丝等。
依据此证,张锡纯创制一方名升陷汤。
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茱萸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加。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两钱。
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