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技术

2012年06月26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技术

 

 

 

中国中医药报

 

 

 

  过敏性紫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血管病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以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为主,可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

 

  本病属中医“血证”、“肌衄”等病证范围。

 

  辨证分型

 

  1.热毒炽盛证:急性起病,皮肤青紫斑点或斑块,色红或红紫,皮肤瘙痒,以下肢多见;发热面赤,咽喉肿痛,口干口渴,便秘溲赤,有时伴有尿血、腹痛、便血、关节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2.阴虚火旺证:皮肤斑点或斑块,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色红或紫红,伴心烦少寐,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3.湿热内蕴证:皮肤紫斑,以下肢及臀部多见,紫癜时轻时重,伴倦怠乏力,脘闷纳呆,尿赤或血尿,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4.气不摄血证:皮肤紫癜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紫斑色淡,呈散在性,遇劳则重,伴有心悸,气短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5.瘀血阻络证:病程长,皮肤紫斑色青,出没迟缓,面色黯黑,下眼睑青紫,肌肤甲错,可伴关节疼痛、腹痛,或口渴但不欲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辨证论治

 

  1.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四生丸加减。主要药物:水牛角尖、生地黄、丹皮、赤芍、侧柏叶、艾叶、荷叶。

 

  若咽喉肿痛、口干口渴明显,可加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大便秘结加生石膏、大黄;腹痛加延胡索、金铃子、赤芍;皮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衣、地龙、蛇床子、地肤子祛风止痒;关节肿痛可加忍冬藤、知母、秦皮、防己、秦艽等;见尿血可加藕节、茜草、白茅根;面赤发热可酌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

 

  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茜根散加味。主要药物:茜草根、侧柏叶、黄芪、生地、阿胶、甘草。

 

  心烦少寐明显,可酌加玄参、龟板、女贞子、旱莲草;兼见齿衄,加生石膏、麦冬、怀牛膝;口渴,舌红少津者,可加石斛、玉竹。

 

  3.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加减。主要药物:生地黄、小蓟、滑石、通草、炒蒲黄、淡竹叶、当归、栀子、甘草。

 

  蛋白尿、浮肿,可加黄芪、薏苡仁、泽泻;倦怠乏力,脘闷纳呆,可加苍术、草豆蔻、佩兰;紫斑反复发作者,可酌加丹参、益母草、三七。

 

  4.气不摄血证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主要药物: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桂圆肉、木香、当归、远志、生姜、大枣、炙甘草。

 

  紫斑迁延不愈,可加丹参、地龙、益母草、蒲黄;心悸失眠加夜交藤、柏子仁;尿血加阿胶、白茅根;纳差加陈皮、鸡内金。

 

  5.瘀血阻络证

 

  [治法]行气化瘀,和络止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主要药物: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

 

  伴有血热加生地黄、牡丹皮、侧柏叶、茜草等;关节疼痛、红肿加忍冬藤、木瓜、桑枝、防己;气短乏力加党参、黄芩。

 

  经验方

 

  1.清热解毒汤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药物组成]水牛角粉3(冲服),羚羊角粉1(冲服),生地黄30克,竹叶9克,玄参18克,牡丹皮18克,紫草18克,金银花30克,连翘18克,黄连9克,生石膏30克,大黄炭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2.周熠庭方

 

  [功效]散风利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

 

  [药物组成]浮萍6克,柴胡6克,荆芥穗 6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板蓝根30克,紫草10克,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制乳香、没药各5克,酒大黄5克,三七粉()、琥珀面()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3.董廷瑶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药物组成]黑山栀9克,连翘9克,金银花9克,丹皮9克,赤芍6克,生地黄9克,藕节炭9克,茜草炭9克,仙鹤草9克,百草霜3克,芦根15克,白茅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   

 

  1.金莲清热冲剂

 

  [适应证]适用于热毒炽盛型。

 

  [用法]每日一袋,每日4次。

 

  2.新雪丹

 

  [适应证]适用于热毒炽盛型。

 

  [用法]每次一瓶,成人一日两次,小儿酌减。

 

  3.防风通圣丸

 

  [适应证]适用于发热恶寒、关节肿痛、便秘等表里俱实证。

 

  [用法]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

 

  适宜技术

 

  1.推拿疗法

 

  处方:肾俞、三焦俞、命门、腰眼。操作:先将两手掌互相搓热,然后同时摩擦腰背区域,重点在以上穴位,配合点按各穴,中度用力。每穴一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敷脐疗法

 

  处方:桑寄生9克,山栀子9克。操作:上药捣碎,装瓶配用。取乙醇溶液或温开水将脐内污垢洗净拭干,将药粉倒入脐孔(神阙穴)约填满23,用4厘米×4厘米菱形胶布贴封腹部,每次用量为015克左右,儿童每次01克左右,每48小时换药一次。5次为一疗程,适用于伴见吐血、衄血者。

 

  3.洗浴疗法

 

  处方:生地黄、丹皮、白芍、黄芩、黄柏各20克,山栀15克,生甘草9克,水牛角30克。操作:上药煎煮20分钟后,以药液浸洗肌肤,每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适用于热毒炽盛型。

 

  预防护理

 

  加强体质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防止外邪从口鼻而入,积极寻找和祛除致病因素,避免再次接触。避免应用可以促发出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肝素钠。注意少食易诱发本病的海鲜、虾类食品。防止蚊虫、螨虫等叮咬。多食蔬菜、瓜果及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