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技术

2012年07月0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技术

 

 

 

中国中医药报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是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病情有自限性,预后良好。少数病情严重,胰腺出血坏死,伴腹膜炎、休克等合并症,病死率高。本病发病以2040岁青壮年较多。

 

  本病属中医学“腹痛”、“结胸”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饮酒无度、肝胆病久和蛔虫内扰可以导致本病的发生。上述病因可致肝气犯胃,湿热蕴结,中焦之气宣泄不利,腑气升降失常。本病的病位,本在于脾而标在于肝、胆、肠、胃;病性多属阳证和里、热、实证,以邪实为主。其发病和病机发展变化过程可包含有郁、瘀、热、结、厥五个环节,尤以热、结之病机是主要环节。

 

  二、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证:脘胁持续胀痛,阵阵加剧,呃逆呕吐,大便不畅,甚则腹胀结痛,得矢气胀痛稍缓。舌淡红或暗红,苔薄黄,脉弦微数。

 

  2.脾胃实热证:脘腹坚满,痞胀疼痛拒按,时有呕吐,身热烦躁,口干渴,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或厚腻,脉弦滑数。

 

  3.肝胆湿热证:脘胁胀痛,胸脘痞满,口苦恶心,身目发黄,发热,身重倦怠,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小便色黄。舌红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4.蛔虫上扰证:上腹钻痛,继而胀痛拒按,阵阵加剧,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5.气阴耗竭证:腹大硬满,剧痛难忍,口唇干裂,皮肤紫斑,气息微弱,四肢厥逆。舌红干,苔黄燥有裂纹,脉细弱或微不可及。

 

  二、辨证论治

 

  1.肝郁气滞证

 

  [治法]  疏肝理气,泻下通里。

 

  [方药]  柴胡疏肝散合清胰汤加减。主要药物:柴胡、枳壳、香附、郁金、白芍、甘草、黄芩、黄连、元胡、芒硝、生大黄。

 

  若恶心呕吐重,加姜半夏、陈皮,或用生姜搽舌;大便干结不通,加芒硝兑服;若食滞而嗳腐吞酸,可酌情选加消食导滞之品,如枳实、厚朴、连翘;山楂、麦芽、莱菔子等。

 

  2.脾胃实热证

 

  [治法] 通里攻下,清腑泄热。

 

  [方药] 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主要药物:柴胡、黄芩、黄连、白芍、木香、元胡、生大黄(后下)、厚朴、芒硝、枳实、金银花。

 

  若里热盛加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明显血瘀表现加丹参、当归、牡丹皮;若口渴甚加天花粉、芦根。

 

  3.肝胆湿热证

 

  [治法] 清利肝胆湿热。

 

  [方药] 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药物: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柴胡、茵陈、黄连、白芍、广木香、元胡、生大黄。

 

  若热结便秘加芒硝(冲兑);若便溏、腹胀、纳差者,加茯苓、白术、陈皮;血瘀明显者加丹参、郁金、赤芍。

 

  4.蛔虫上扰证

 

  [治法]  清胰驱蛔,理气通里。

 

  [方药]  清胰汤Ⅱ号。主要药物:柴胡、黄芩、胡黄连、木香、槟榔、使君子、苦楝根皮、细辛、芒硝(冲兑)

 

  黄疸显著者加茵陈蒿、虎杖、郁金;胁痛重加金铃子散;神疲纳差加茯苓、党参、白术。

 

  5.气阴耗竭证

 

  [治法]  益气固脱增液,通里泻热存阴。

 

  [方药] 增液承气汤加减。主要药物:太子参、麦冬、元参、生地黄、栀子、元胡、大黄(后下)、芒硝。

 

  三、经验方

 

  1.立效止痛汤

 

  [功效]  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通里攻下。

 

  [药物组成]  生白芍30克,蒲公英30克,延胡索15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生大黄10克。

 

  [用法]  诸药用冷水浸半小时,煎两次,各煎30分钟,生大黄则另用温开水浸半小时以上,药汁可顿服或分两次服,

 

  2.王常勇方

 

  [功效]  通腑泄实,疏肝解郁。

 

  [药物组成]  当归50100克,柴胡15克,白芍20克,木香10(后下),枳实15克,黄芩15克,黄连5克,元胡15克,丹参20克,生黄芪2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10日为一个疗程。随证加减:呕吐甚加竹茹10克,半夏10克;便秘者加大黄20(后下),芒硝10(冲服);腹痛剧重用白芍50克,加川楝子15克;热毒盛加生石膏5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湿热黄疸加茵陈50克,泽泻20克;蛔厥加乌梅5克,槟榔15克。

 

  四、中成药

 

  1.清开灵注射液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退黄。

 

  [用法]  成人每次406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儿童酌减。

 

  2.茵栀黄注射液

 

  [功效]  清热利湿退黄。

 

  [用法]  成人每次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儿童酌减。

 

  3.龙荟丸

 

  [功效]  清肝利胆,泻火解毒。

 

  [用法]  成人每服36克,每日一次,饭前服用。小儿酌减。

 

  4.开郁顺气丸

 

  [功效]  行气导滞。

 

  [用法]  蜜丸,成人每服9克,每日两次。小儿酌减。

 

  五、适宜技术

 

  1.毫针

 

  (1)寒邪内积型。处方: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公孙。操作:中脘、足三里用温针灸,公孙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为度。神阙、关元用隔姜或附子饼灸,灸至肢温、痛减为度。

 

  (2)虚寒型。处方:中脘、章门、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神阙。操作:先刺脾俞和胃俞,夹脊刺入,针入一寸,待有酸、胀、麻、走窜等感觉后,捻转或刮针柄两分钟,后灸中脘、章门、气海、足三里和神阙,以局部潮红为度。

 

  (3)湿热壅滞型。处方: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支沟、合谷、曲池、内庭。操作:先针大肠俞,针尖斜向椎体或夹脊直刺,刺深一寸,得气后,捻转刮针柄两分钟,再针天枢、上巨虚、支沟、合谷、曲池、内庭,皆用泻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

 

  (4)气滞型。处方:肝俞、期门、气海、天枢、阳陵泉、太冲、足三里。操作:先针肝俞,针尖斜向脊柱或夹脊斜刺,入一寸深,得气后捻转或刮针柄两分钟后起针。后针期门,斜刺或平刺 0508寸,气海、阳陵泉、太冲和足三里皆直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

 

  (5)血瘀型。操作:先针肝俞、膈俞,针尖斜向椎体或夹脊直刺,刺入一寸,得气后捻转或刮针柄两分钟起针,再针天枢、气海、行间、血海、三阴交,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

 

  (6)饮食积滞型。处方: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璇玑、内庭。操作:先针中脘、天枢、气海,直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再针足三里、璇玑、内庭,皆用泻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起针后,用艾条灸中脘、天枢、气海10分钟。

 

  2.耳针

 

  处方:胆、胰、神门、交感。操作:局部严格消毒,用05寸毫针直刺,得气后行强刺激手法,留针一小时,每日两次,6次为一疗程。

 

  3.水针

 

  处方:足三里、下巨虚。操作:局部常规消毒,选用10%葡萄糖注射液,每穴注射510毫升,或用阿托品,每穴注入025毫克,每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

 

  4.灸法

 

  处方:内关、阴陵泉。操作:用清艾条行雀啄灸,每穴灸1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两次,6次为一疗程。

 

  5.推拿疗法

 

  处方:中脘、膻中、梁门、章门、内关、足三里、肝俞、胃俞。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先用掌轻揉腹部,重点在中脘穴,约5分钟。再用拇指按揉膻中、梁门、章门、内关、足三里等穴,每穴约两分钟。最后患者取俯卧位,用掌推背部膀胱经,以潮红为度,约10分钟,掌揉肝俞、胃俞,力量可稍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穴约两分钟。

 

  6.拔罐法

 

  处方:上脘、脾俞、胃俞。操作:患者取侧卧位,选用中号火罐,用闪火法拔于以上穴位,留罐20分钟,每日两次,6次为一疗程。

 

  7.敷脐疗法

 

  皮硝3090克。将皮硝打碎,布包,敷于脐部。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6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