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2年07月30日
张伯礼院士:中医药学在转化医学中大有可为
中国科学报记者 黄辛
“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
在采访中,张伯礼对传统医学与转化医学的一些关键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中医药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更多地体现了经验医学的特点,其发展模式是“从临床到理论再到临床”;几千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和由此产生的理论有效指导着临床,大量疗效确切的疗法和药物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当前,中医药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优势领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全球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以及中医药在医药卫生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医药科研标志性的成果,从临床到方法,从基础到药物,从产业到标准化、国际化等各方面全方位的进步,表明中医药是完全可在转化医学中起到独特作用的。
“中医转化医学研究的重点是将医药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形成一系列科学、可推广、中西医都接受的诊疗标准、临床指南或临床路径等。”他表示,“综合运用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强化对中药制剂、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和验证,将个体经验上升到对群体规律的认识,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国际上,中医药是补充替代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医学研究的对象和角度与理工科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提倡中西医结合的同时,也要保留中西医的相对独立性,给医学更大的发展空间。“中药具有靶点多、效果全面而持久等特点。这些是中药的优点而非缺点,或许对于个别西药看重的指标疗效数据不明显,但在整体和长期效果来说有优势。”张伯礼说。
致力于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张伯礼特别强调:“中药研发不宜搬用西药研发的模式,而应围绕关键节点进行转化研究,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他表示,基于经方验方的新药创制,特别是对上市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研究,是实践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应针对具体品种在某个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解决,可实现研究成果的无缝转化。
同时,他强调:“应加强多学科联合,在实践中培育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队伍。”
《中国科学报》 (2012-07-26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