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中风病非药物疗法

2012年09月10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风病非药物疗法

 

 

 

常学辉 孟毅 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

 

 

 

中国中医药报

 

 

 

  中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赛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且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相当于西医学急性脑血管病。现将中风病的非药物疗法及护理调摄论述如下:

 

  针灸疗法

 

  一般在中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可给予针灸治疗。运用以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为基本针法的针灸三联法,辅以常规毫针刺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补益肝肾。昏迷病人要进行针灸促醒,用30号针以雀啄手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辅穴:极泉、委中、尺泽。

 

  操作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一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主穴辅穴均不留针。

 

  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常规毫针刺法)

 

  中经络

 

  上肢: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内关、八邪等。

 

  下肢:环跳、承扶、风市、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太冲、委中、太冲、足三里、丰隆等。

 

  操作:弛缓期手法以补为主,痉挛期手法平补平泻。

 

  若病人肌张力低下、肌力为0级,可配合背三针刺法。若出现肌张力增高或患者躁动不安,可选醒脑开窍针配合头皮针(头皮针取患肢对侧运动区)。手指握固加八邪、后溪;足内翻加丘墟、照海。

 

  中脏腑

 

  脱证取穴:关元、足三里、施大艾柱隔姜灸,神阙隔盐灸。

 

  闭证取穴: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等。

 

  语言功能障碍的治疗

 

  醒脑开窍针配合头皮针、舌针。头皮针分别取言语1区(运动性失语)、言语2区(命名性失语)、言语3区(感觉性失语);舌针取金津、玉液、哑门,海泉点刺放血,上廉泉、夹廉泉(电针)。

 

  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

 

  醒脑开窍针配合头皮针,头皮针取平衡区;另取风池、完骨、天柱、翳风并点刺咽后壁出血。

 

  认知障碍的治疗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背三针法。背三针法主取督脉,以芒针皮下透刺三组穴位,长强透命门、命门透至阳、至阳透大椎,不留针。

 

  推拿疗法

 

  半身不遂:取穴: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环跳、阳陵、委中、承山、膝眼、解溪、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等。 手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

 

  肩手综合征:取穴:合谷、曲池、缺盆、肩髃、肩贞、肩井、天宗。手法:一指禅推、点、按、拿、扳、拨伸、摇、抖、搓。

 

  护理调摄

 

  一般护理常规:病情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长途搬动。进行必要处理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或避免振动。严格控制探视,禁止打扰病人。昏迷患者取卧位或头部侧转,有假牙者须取出,同时松解衣领。保持二便通畅,尿潴留或尿失禁时宜留置导尿,必要时行膀胱冲洗。大便秘结者用通便灵胶囊口服,或番泻叶开水泡服,或中药大承气汤灌肠。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取出义齿,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并做好吸痰的准备。痰多而咳嗽困难者勤翻身拍背,应用超声雾化以利于痰液排出,属痰热证者可给予鲜竹沥清热化痰,同时备气管切开包,必要时气管切开。

 

  口腔护理:每日以银花甘草液口腔护理12次。有假牙的病人,饭后及睡前将假牙取下,刷洗干净后放在清水中浸泡。中脏腑脱证口张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腔。如口噤不开可用开口器以乌梅、南星研末擦舌。有舌后坠者可应用舌钳。

 

  皮肤护理:床铺要保持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汗出较多等情况者应及时擦洗干净,被服随湿随换,尿失禁者可给予留置导尿,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卧床患者每隔24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也可应用气垫床,受压部位及骨骼隆突处给予红花油或栀子酒局部按摩以活血通络,促进气血流通。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吞咽困难或昏迷者,视病情鼻饲。给予低脂、低盐、低糖、高维生素饮食,多食豆制品、银耳、黑木耳、蘑菇、芹菜、洋葱、鱼类、草莓、山楂、核桃等,禁烟酒及肥甘辛辣之品。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下,必要时给予鼻饲,防止饮食呛咳,诱发坠积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