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技术

2012年09月1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技术

 

 

 

中国中医药报

 

 

 

  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甚至手臂、大腿等处,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以卵巢及宫骶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直肠子宫陷凹、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等部位,故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中医无此病名记载,但此症状及体征属“痛经”、“癥瘕”、“月经不调”、“不孕症”的范畴。

 

  辨证论治

 

  本病的病机是瘀血内停,故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为主。因本病发生与月经周期有关,治疗时需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体质分别论治。一般经前以调气祛瘀为主;经期以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为主;经后以益气补肾、活血化瘀为主。

 

  1.气滞血瘀

 

  [证候] 经前、经行下腹坠胀痛、拒按。经血或多或少,紫黯有块,块去痛减,腹中积块,固定不移,伴胸闷乳胀。舌紫黯有瘀点,脉弦或涩。

 

  [治法方药] 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

 

  [证候]  经前或经行小腹绞痛、冷痛、坠胀痛,拒按,喜温畏寒。经量少,色紫黯,或经血淋沥不净,或见月经后期,不孕,形寒肢冷,或大便不实,面色苍白。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方药]  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少腹逐瘀汤加减。

 

  3.湿热瘀结

 

  [证候] 下腹结块,平时小腹隐痛,经期加重,灼痛难忍,拒按,得热痛增。月经量多,色红或深红,质黏,带下量多,色黄质黏味臭,口苦咽干,烦躁不宁。舌质紫黯,舌边尖有瘀斑、瘀点,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清热调血汤加减。

 

  4.痰瘀互结

 

  [证候] 下腹结块,婚久不孕,经前经期小腹掣痛,疼痛剧烈,拒按。形体肥胖,头晕沉重,胸闷纳呆,呕恶痰多,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味。舌黯,或舌边尖有瘀斑、瘀点,苔白滑或白腻,脉细。

 

  [治法方药] 化痰散结,活血逐瘀。丹溪痰湿方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5.气虚血瘀

 

  [证候] 经前或经后腹痛,喜按喜温。经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或夹血块,或婚久不孕,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大便不实。舌淡黯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无力。

 

  [治法方药] 益气化瘀。理冲汤加减。

 

  6.肾虚血瘀

 

  [证候] 经行或经后腹痛,痛引腰骶,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量少,色淡黯质稀,或有血块,不孕或易流产,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黯滞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而涩。

 

  [治法方药] 益肾调经、活血祛瘀。归肾丸和桃红四物汤加减。

 

  经验方

 

  1.血竭化癫汤

 

  [药物组成] 血竭、制乳没、生甘草各5克,当归、炒赤芍、炒白芍、酒延胡、炒川楝子、焦山楂各10克,熟军9克,莪术12克,桃仁6克。

 

  [适应证]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2.异位粉

 

  [药物组成] 地龙、蜈蚣、水蛭、虻虫、  虫各等份。

 

  [适应证] 血瘀癥瘕性疼痛证。

 

  [用法用量] 上药研细末,吞服3克,每日两次,或包煎每次用6克。

 

  3.孙氏痛经方

 

  [药物组成] 桃仁12克,红花12克,丹参 12克,葛根12克,延胡索12克,制香附12克,木香9克,山楂12克,五灵脂12克,炮山甲粉(包吞)6克,   10克,水蛭9克,肉桂粉(另吞)6克。

 

  [适应证] 血瘀癥瘕性疼痛证。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月经来潮前5天起服,经期连服5天为宜。

 

  适宜技术

 

  1.中药保留灌肠

 

  (1)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紫棱15克,莪术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加水适量浸泡一小时,煎两次,每次一小时,合并两次煎液再浓缩至200毫升,晚上睡前排空大小便,静卧15分钟,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用。16号导尿管作为肛管,用100毫升注射器缓慢注入,给药后持膝胸卧位30分钟。再取右侧卧位,臀部同样垫高,给药后静卧数小时。同时配合中药汤剂口服。适用于瘀血阻滞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

 

  (2)异位痛经灌肠液:丹参30克,当归1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水蛭10克,赤芍15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海藻15克,桂枝10克。浓煎100毫升,每晚保留灌肠。

 

  2.中药坐浴法

 

  木香、桃仁各10克,赤芍20克,牡丹皮 15克,三棱、莪术、当归、川芎各12克。以上方药用纱布松散包裹,置盆内煎取5000毫升,待温度合适时坐浴,每次1520分钟,早晚各一次。经后开始至下次月经前使用,经期停用。

 

  3.阴道纳药法

 

  (1)鸡血藤、红花、三七、僵蚕、紫草根、皂刺各等份。以上方药共研细末,用黄酒调成糊状,放于棉球上,贴于穹隆结节处。隔日一次,经期停用,用药期间禁房事。

 

  (2)当归、乳香、三七、   虫、沉香各等份。以上方药共研粉末,用黄酒调糊状,或加少许麝香,蘸上棉球后贴放在后穹隆结节处。隔日一次,经期停用,一个月为一疗程。

 

  4.针灸疗法

 

  (1)取穴:第一组:关元、中极、子宫()、血海 ();第二组:八髎、三阴交()

 

  手法:关元、中极、子宫均直刺1525寸,捻转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运行一分钟。出针后用大号温灸盒罩在关元、中极、子宫穴区上,用清艾条施行温和灸2030分钟。血海向上斜刺152寸,提插捻转泻法,得气后摇针柄,使针孔扩大,疾出针,不按针孔。第二组八髎穴,先用温灸盒罩在穴区灸2030分钟,继用梅花针中等力度点叩穴区,使局部皮肤针孔少量出血;三阴交直刺152寸,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运行一分钟。以上方法,随月经周期施治,于月经干净后,每月选一组穴位针灸,两组穴位交替使用,连续针灸10日,间隔5日再行针灸,至月经来潮为止,经期停针灸。

 

  (2)取关元、中极、子宫、水道、膀胱俞穴。用艾条悬灸,每穴1020分钟,以局部温热感及穴区周围皮肤红润为度,每日一次。

 

  取隐白、阴陵泉、地机穴。任选12穴,用艾条灸,每次灸1015分钟。下腹冷痛者在艾灸的同时配用体针。

 

  药灸:熟附子、鹿角霜、肉桂、乳香、五灵脂以52111比例压面,以黄酒调和,做成厚04厘米、直径2厘米的药饼,垫纱布,置于关元穴上。隔天灸一次,两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

 

  5.推拿治疗

 

  取气海、关元、中极、子宫、血海、阴陵泉、三阴交、肾俞、八髎穴。病人取仰卧位,先用一指禅推法推气海、关元、子宫,后用中指按揉气海、关元、中极、子宫。用摩法顺时针方向摩腹,用掌颤法震颤腹部。用一指禅推法推血海、三阴交,用拇指按揉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再让病人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在背部沿膀胱经第一侧线上下往返操作两次,后用拇指按揉膈俞、肝俞、肾俞、八髎。以小鱼际擦法直擦背部两侧膀胱经第一侧线,以透热为度,以小鱼际擦法横擦八髎,以温热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