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运用肺胃相关理论防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2012年10月19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运用肺胃相关理论

 

 

 

防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徐艳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GER)与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慢性咳嗽、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关系密切。有学者认为GER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0%40%。本文从中医肺胃相关理论探讨GERC的防治。

 

  中医学肺胃相关理论

 

  1.生理上相互联系

 

  肺位膈上,胃居膈下,肺胃一膈相邻;喉咙既是呼吸之气出入肺之门户,又是饮食入胃必经之道,外邪可循喉咙同时入侵肺胃两脏。

 

  肺胃经络相连,《灵枢》言:“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素问》言:“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肺胃不仅在解剖位置上密切相关,而且通过经络相互关联。这种经络上的直接相通为两脏在生理上的配合、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奠定了基础。

 

  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之始,足阳明胃经为十二经脉之长,阳明的盛衰直接影响肺经乃至十二经气血的盛衰。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为表里两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相表里,肺与脾同属太阴,胃与大肠同属阳明,同名经经气相通,相互为用,成为肺胃在气机升降上相互协调的理论依据。

 

  人体精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来源有三:一是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二是来自饮食水谷中的精气;三是取的自然之气。水谷之精气源自于脾胃,自然之清气有赖于肺摄取,因此有“肺胃共为后天之本”之说。

 

  肺胃以和降为顺。从气机升降角度来分析,肺主肃降,胃主通降,同主降气,“降”为肺气、胃气运行形式和方向的共同性,参与维系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相对平衡的状态。肺与胃相助为用,肺主气,其肃降为胃之通降之基础;而胃之通降也是肺之肃降的必要条件。

 

  肺胃皆喜润恶燥。肺主气,可宣散津液以滋养全身,若雾露之溉,肺脏本身应以润泽为顺。同时,燥邪入内,易伤肺津,或内燥肺伤。

 

  2.肺胃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肺与胃以经脉相连,受邪之后,往往通过经脉传变,如《素问·咳论》曰:“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张景岳注曰:“肺脉起于中焦,循胃口,上膈属肺,故胃中饮食之寒,从肺脉上于肺”。

 

  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若脾胃升降失常、气机壅滞,则势必影响肺主冶节和肺气宣降功能,而出现肺气郁滞、肺失宣降诸证;胃阴不足,肺失滋润,则可出现干咳、痰少鼻燥、咽干等症。

 

  肺热肺燥不能将津液宣降至胃而致胃伤;胃热也可灼伤肺金,胃燥源泉干涸,致肺无以受气,因此临床上两者多在热邪为患方面相互影响。从五行角度讲为母子相生,阴液可以互补,胃土充盛,肺有所主,若胃虚血少,土不生金,则肺胃气阴亏虚。

 

  《素问·咳论》篇论述了咳的病因病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咳属于肺脏之本病,病机为肺胃之寒与外邪相合而致,“此皆聚于胃,关于肺”。咳嗽虽与多脏器相关,但肺胃为病变中心,强调了咳嗽不离肺胃的观点。

 

  运用肺胃相关理论指导GERC的防治

 

  1.预防GERC 

 

  GERC患者往往由于精神紧张,饮食不当,嗜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肥甘,或饮酒伤中,积热生痰,壅阻肺胃,发为咳嗽。因此,因人而异,饮食情志调护,非常重要。预防GERC可采取调整生活方式,如减肥,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避免进食酸性油腻食物及饮料,避免饮用咖啡及吸烟,避免情志刺激等。

 

  《内经》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反对偏嗜。主张调畅情志,精神内守。要求人们排除私心杂念,不患得患失,不贪求妄想。

 

  此外,在呼吸疾病治疗过程中,常需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氨茶碱等药物,而这些药物所带来的胃黏膜损伤,胃肠道反应非常多见,提示临床用药应采取保护措施,顾及脾胃,这亦是“先安未受邪之地”、“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2.治疗GERC

 

  笔者在临床上从肺胃着手治疗GERC,根据不同的证候,谨守病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进行辨证施治,采用和胃降气、益胃润肺、健脾益肺、温肺化饮等治法,应用半夏泻心汤、沙参麦冬汤、四君子汤、小青龙汤加减等均收到了良好效果。体会到中西医结合防治GERC较单纯西医或中医疗法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