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陈皮理气化滞需大量

2012年10月26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陈皮理气化滞需大量

 

 

 

张英栋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本草纲目》中盛赞陈皮“通滞”之功,谓:“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仓,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浴古老人云:陈皮、枳壳利气而痰自下,盖此义也。同杏仁治肠胃气秘,同桃仁治大肠血秘,皆取其通滞也。”

 

  古人的描述总会给我们一种向往,潜意识中我们会认为临证用上陈皮,对于“滞”,一定会战无不胜的。很多关于痰、湿、食积滞的经典名方中也都选用了陈皮,比如平胃散、二陈汤、六君子汤、保和丸等,但是临证既久,发现对于白滑苔、白腻苔、白厚苔、白粉苔、白涎苔,苦辛温的陈皮使用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于是在对于古人论述失望的同时,也冷落了陈皮,直到有一天读到胡希恕老先生的讲述。

 

  胡希恕讲:陈皮可以用到2030克。这是个最常用的药,没什么大的力量,多用没关系,它不是破气。古人治哕逆用橘皮汤,陈皮配生姜,这是《金匮要略》上的,它有下气、镇咳、进食的一些作用,能够治咳嗽,能够进食,亢进食欲,所以治胃病的时候也常用,大量用没关系的。有哕逆、咳,或者不爱吃东西,特别是小孩子干嗽,没有痰,都可以用小柴胡汤加橘皮,大量加,挺好使。《金匮要略》还有个大黄橘皮汤,针对伤食,吃肉,大便秘结。橘皮这个药不同于用泻药,胃里有积滞,必须用它,它对胃起作用。有宿食、大便不通甚至于打嗝,有柴胡证就用大柴胡汤加橘皮,不现柴胡汤证就用调胃承气汤加橘皮以泻。(以上根据《胡希恕讲柴胡剂的应用》一文整理)

 

  对于陈皮,胡希恕先生在讲座中反复强调了“多用没关系”、“大量用没关系的”、“大量加,挺好使”,笔者用量小也许就是古人的赞美和临证无效之间反差的症结所在。有了这样的思考,笔者开始在原来用陈皮的方子中加大量用,如给一个舌红、苔薄、舌上有白涎的男性青年处方为:草果3克,厚朴6克,槟榔9克,龙胆草9克,竹茹6克,生姜12克,枳壳10克,生栀子10克,滑石12克,甘草6克,川木通5克,黄芩12克,车前子12克,大黄3克,茵陈12克,陈皮30克。原先用陈皮6克迟迟不变的舌上白涎明显减退。给一个口干、舌尖红、舌面水滑,舌苔中根白苔明显的中年女性处方为:陈皮30克,半夏12克,乌梅30克,生石膏45克,柴胡18克,茯苓12克,黄芩9克,甘草6克,沙参18克,生姜9克。7剂后口干没有加重,而用陈皮12克时顽固不变的白苔褪去一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知陈皮大量使用,的确是临证中来,绝非虚语。

 

  临证望到的是白苔的变薄,而实际反映的是胃中积滞的减轻和胃功能的恢复。从这点来看,对于慢性病“治病就是治脾胃”的战略来说,陈皮的这种应用之法是何等的重要。

 

  当然,使用陈皮,特别是大量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禁忌症。谈到禁忌,笔者认为《本草从新》所论最为直截了当,其谓“无滞勿用”。

 

  还有一个问题是,药典中陈皮“用法与用量”一项里明确写着“310克”。药典的作用是安全而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而临床医师在实际用药中,由于个人经验不同,会采用各俱特色的用药剂量,临证时要尤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