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从发生学论人之三本及治病二统

2012年11月16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从发生学论人之三本及治病二统

 

 

 

田合禄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我们从发生学角度研究胎儿和出生后的婴儿成人人体生理差异,发现了人体真正的生理三本,先天之本不是肾而是心,后天之本非脾一个,还有一个肺。

 

  胎儿期只有血液单循环,没有心肺小循环,不与外界接触。胎儿依靠母亲的血液供给生命的营养物质,从脐静脉进入心脏,然后输送到全身。

 

  婴儿出生断脐后,从首次自主呼吸(或啼哭)开始,即由胎儿的血液单循环变为婴儿的双循环,开始接触外界,从外界吸收营养,启动了肺功能和脾胃肠膀胱三焦土类功能。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这就是人体之外的物质,有天之“五气”和地之“五味”之分。天之“五气”,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寒暑燥湿风”。地之“五味”,则与五方五季有关。

 

  于此可知,出生时空只标示对出生后成为个体人的婴儿、成人的影响,不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因此把出生时空与胎儿相结合的理论是错误的,应该是出生时空影响婴儿至成年人。

 

  从生理来说,胎儿的成长及生命决定于母血的供养,所以在胎儿时期,首先是心血液循环系统供给全身营养,心脏在起主导作用,是胎儿先天之本。

 

  婴儿出生后,打开肺呼吸,启动血液小循环,或称肺循环,肺吸入五气,五味进入脾土(包括脾、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气味合和而生神。据此可知,从婴儿到成人,五脏之本在肺天和脾地。所以从生理来说,人有三本:心、肺、脾也。肺为五脏之天,孰有大于天者哉!脾为百骸之母,孰有大于地者哉!心是胎儿血液循环之关键,孰有大于此关哉!

 

  婴儿及成人的身体的运作机制,首先是肺呼吸,肺通过呼吸的扩张和收缩,一是推动循环系统的运动,二是推动各脏腑系统的运动。消化道吸收到的各种营养物质,由门静脉进入肝心肺之后而输送到全身各处。

 

  至此可知,供给胎儿营养的血液是经脐静脉输入心脏的,然后输送到胎儿全身,所以先天胎儿时期是心最重要,婴儿之后是肺脾最重要。先天之本心为君主,后天之本肺为宰相,先后天之本心肺居横膈膜之上,可见其重要性了。

 

  医家常言肾为先天之本,非也。当是心为先天之本,肺、脾为后天之本。心主胎儿血液单循环,是胎儿生命生存过程的保障。肺脾主后天,肺的鼻和皮肤主司吸纳天之五气,脾主司地之五味,五气和五味合于肠胃黄庭太极而生神,由黄庭太极肠胃吸收的营养物质经门静脉进入肝心,从而代替母血供给婴儿以营养物质,形成后天养先天。《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人到七八岁才能“肾气实”,并说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写”,知肾成于五脏之最后者,何能为先天之本?非要说它是“本”的话,只能是生殖之本。

 

  心肺小循环这二本通于外界天地,肺主阳明,心主太阳,所以《伤寒论》有太阳阳明合病并病之论,通论外感病,病及脾胃肠膀胱三焦土类。而得“脾约”“胃家实”。人体与外界相通者有二:一是皮肤,有主皮毛的肺系统和阳气卫外的心系统,即太阳阳明系统,司天五气,统称为表部与外界联系,皮肤吸收阳光和大自然中的大气及各种能量和排泄废物。二是消化管道(包括咽喉、食道、脾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司地五味,统称为里部与从外界进入的水谷联系,消化道吸收水谷的营养和排泄废物。在表部谓“病发于阳”,在里部谓“病发于阴”。这样看来,外感宗张仲景和内伤宗李东垣之说,都没有出“心肺小循环通于外界天地”的范畴。

 

  从《伤寒论》病理来说,“病发于阳”的太阳阳明病在横膈膜以上胸部主表的心肺二本系统,“病发于阴”的太阴少阳病在横膈膜以下腹部主里的脾本系统(包括脾、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这就是《伤寒论》的治病二统:一统是“病发于阳”,一统是“病发于阴”。至此我们可以知道,人体生理有三本,而《伤寒论》治病有二统。

 

  所以一部《伤寒论》重点在救心肺保脾土,“救心肺”要“四气调神”,“保脾”就是养中气(即黄庭丹田之气、真气),《素问·刺法论》谓之“全神养真”。先天父母遗传为有形之体,后天自然天地遗传为无形之用,先后天珠联璧合,乃形成人这个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