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黄芪 甘温补气名将

2012年12月2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黄芪 甘温补气名将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是著名的中药。性味甘温。归肺、脾经。功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仲景在《金匮要略》入方8次。主治虚劳、中风、历节、血痹、水气、黄汗、消渴、疮疡等病。现代临床应用更加广泛,是非常常用又效果显著的一味良药。

 

  1.甘温益脾治虚劳

 

  本品原名“黄耆”,李时珍解释为:“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养之长,故名。今俗作黄芪。”其性甘而微温,归脾肺经,功能补益脾肺之气,且尤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之要药。适用于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因其补脾益气之中,又能升阳举陷,故又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每与人参、升麻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若治肺气虚弱,咳喘日久者,可与人参等同用。仲景治疗虚劳里虚证,见少气懒言,神疲体羸,面色不华,脘腹拘急不舒,或挛急痛较重,自汗脉虚,治用黄芪建中汤。方中以小建中汤甘温补虚,和中缓急,调和阴阳的基础上,再加一味黄芪,增强其益气温中,补虚缓急的作用。

 

  2.益气帅血疗中风

 

  中风者从年龄来看,“凡人年愈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李东垣《医学发明·中风有三》)。或有以“风”、“痰”、“瘀”、“火”立论者。诚如《杂病源流犀烛》所云:“曰火,曰痰,总乎由虚,因为中风之根。”故本病“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元……实因气亏得半身不遂”(王清任《医林改错·半身不遂论述》)。王清任根据元气亏虚,气不帅血,血行瘀滞,以黄芪为主药,而创制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临床疗效好。其旨在“元气亏损是其本源”,“元气归并”导致“半身无力”为其主要病机。

 

  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以治其本,将方名有冠以补阳二字,配桃仁、红花等小量活血药以治其标。临床用补阳还五汤时,无论治疗缺血性还是出血性中风,必须是在恢复期,待阳亢风动已平,确属气虚血瘀证侯者方可使用。急性期禁忌,因方中黄芪大量用之有甘温助热之弊,则肝风更为*张,痰火越加上壅,反致病情加重。正如张锡纯指出“若其脉洪大有力,或弦硬有力,更觉头痛,眩晕甚,或心中发热者不可用。若正气未虚或阴虚阳亢或风火痰湿邪盛,舌质红降,苔厚腻或浊黄干燥,脉弦数有力的中风患者以及中脏腑均应禁用。”

 

  黄芪用治中风半身不遂,属于正气亏虚而血脉不利者,黄芪用量宜重,但开始可先用少量,一般从15~30克开始,逐渐加大。现代研究表明:黄芪有降压作用,单用黄芪口服液还能明显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黏附;黄芪煎剂可明显使体外血栓长度、湿度、干重减少,抑制细细胞聚集。与地龙配伍更呈现出协同效应,又能明显改善血流变各项特性,对血小板聚集也有明显抑制作用。据报道,临床用其治疗急性脑梗死,获较好疗效。

 

  3.固表实卫敛虚汗

 

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08-12/17/content_17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