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方和谦用药配伍经验

2013年01月0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方和谦用药配伍经验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国中医药报

 

 

 

  国医大师方和谦(1923-2009年),生前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医60余载,幼承家训,勤于治学,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尤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及肝胆系统疾病有独到之处。专著有《北京市流行性乙脑炎治疗纪实》、《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方和谦》等。笔者通过学习有关著作,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潜心伤寒重扶正

 

  方和谦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考据求源、引经据典的研究,每篇都有撰写的讲稿。他认为中医只有在深刻领会仲景学术的基础上,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而“阴阳自和,必自愈”是对所有疾病治疗原则的高度概括;阳明病是里热燥火为患的疾病;少阴分寒化、热化两类,寒化有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桃花汤、吴茱萸汤、麻黄附子细辛汤8方;热化有黄连阿胶汤、猪苓汤2方。治喘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小青龙汤、葛根芩连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大承气汤、大陷胸丸、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十枣汤、瓜蒂散、三物白散、小柴胡汤,分别适用于不同病证。

 

  方和谦对古方学以致用,所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如小柴胡汤为和解剂,是少阳病的代表方剂,既用于外感病,又用于内伤病,还用于尿路系统病、月经病,应用范围很广,但脾虚、湿温者慎用。痰饮分痰饮、悬饮、溢饮、支饮4种,可选用苓桂术甘汤、己椒苈黄汤、大小青龙汤、五苓散及二陈汤等。他同时有所创新,如酸枣仁汤治虚烦不得眠,取竹皮大丸中的竹茹、白薇加入,对阴虚脏燥失眠效果显著。他虽精通伤寒,但主张经方和时方合用,以满足疾病谱的发展需要。如根据三焦辨证,上焦用桑叶、菊花、连翘;中焦用藿香正气之类;下焦用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等。

 

  方和谦强调扶正固本,临证治疗时注重滋补法,自拟滋补汤(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熟地、白芍、官桂、陈皮、木香、大枣),集益肺、养心、健脾、和肝、补肾于一方,用于治疗五脏虚损疾病,可达到补益气血、调和阴阳之目的。

 

  专病论治有良效

 

  方和谦擅治多种疑难杂症,尤对呼吸、消化及心脑疾病有独到之处。如治疗咳嗽发热者用桑叶、桑白皮、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荆芥、白前、牛蒡子;肺气失宣者用苏叶、苏梗、杏仁、炙杷叶、前胡、桔梗、陈皮、茯苓、法半夏、炙甘草、炙桑皮、荆芥、白前、炙紫菀、炙百部、麦冬、薄荷。哮喘属虚者用淡干姜、茯苓、桂枝、炒白术、北细辛、五味子、炙甘草、法半夏、炒苏子、党参、麦冬、炙紫菀、白前;表虚者用炒苏子、陈皮、法半夏、炙甘草、北细辛、前胡、桔梗、桂枝、厚朴、干姜、太子参、百合、麦冬、五味子。咳血肺热伤络者用太子参、麦冬、生熟地、百合、川贝母、桔梗、炙甘草、白芍、北沙参、玉竹、炙紫菀、知母、南藕节、炙杷叶;肺燥阴伤者用百合、生地黄、玄参、川贝母、甘草、桔梗、麦冬、白芍、当归、仙鹤草、藕节、杏仁、炙紫菀、芦根。黄疸者用茵陈、郁金、黄柏、土茯苓、泽泻、车前子、连翘、枳壳、赤小豆、焦三仙;胁痛者用柴胡、黄芩、郁金、半夏、枳实、大黄、白芍、茵陈、川楝子、大豆卷、连翘、生姜;眩晕者用天麻、钩藤、石决明、怀牛膝、生杜仲、夜交藤、石斛、茯苓、泽泻、丹皮、玉竹、白菊花、薄荷;或钩藤、薄荷、竹茹、麦冬、羚羊角粉、茯苓、枸杞子、生稻芽、百合等。

 

  另外,胃痛虚实夹杂者用香砂六君子汤,肝胃不和者用和肝汤化裁;痞满者用温胆汤化裁;泄泻脾虚者用参苓白术散,肝脾不和者用痛泻要方,厥阴下痢者用白头翁汤等;腹痛少腹久痛者用和肝汤加台乌药、熟地,右下腹痛者用逍遥散鸡血藤、台乌药等。心悸者用生脉散、桂枝甘草汤合麦味地黄汤;心痛者用和肝汤加瓜蒌、半夏、郁金、陈皮等。中风者舒通经络用大秦艽汤、小续命汤、独活寄生汤,活血行痹用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息风化痰用镇肝熄风汤、建瓴汤、天麻钩藤汤,滋补扶正用地黄饮子、六味地黄汤、天王补心丹等。以上均据证选方用药,灵活加减化裁,故而疗效显著。

 

  和调升降保胃气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1/04/content_68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