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01月17日
认识气机圆转 升降法时
□ 潘毅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中国中医药报
图1 脏腑气机升降图
图2 水升火降既济图
图3 太极应时图
人体气机升降调节中,心肾相交为一对,脾胃枢纽为一对,肝升肺降为一对,此配偶之功,如此,各显其功,各得其衡,人体气机升降之圆运动自能相谐而旋。
《黄帝内经》有脏气法时观,再深化一步就是人体的升降法时。古人之论,多喜以年之春、夏、秋、冬,而临床之证,未必都经四季,故变之为昼、夜、晨、昏应更具实操性。
中医学本为体道之学,作为本原之道,中医学倾向于以“气”为道;作为规律之道,中医学更多的是参照阴阳、五行规律与法则。故由本原之道所演,天人合一、道-理相贯之气在人体的运作,所循规律亦不离阴阳、五行法则,并主要体现在脏腑气机的升降上。
气机圆转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而气的升降出入过程主要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及相互之间的协调来体现,并常以圆转之升降而显,如图1所示。
图1之太极左阳右阴,左主升而右主降,中间为升降之枢轴。应于人体脏腑,脾胃居中,一升一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肝应春木,主疏泄,从左而升;肺应秋金,主肃降,从右而降,为气机升降之圆的外翼。心火宜降,肾水宜升,水升火降,相互为用,即为既济。既济者,水火之轮运转,升降由此启动。然此论尚简,个中义蕴对临证思路之启迪处,意犹未尽,仍可深论。
1.心肾相交启升降
心五行属火,配离卦 ,居太极之上而属阳;肾五行属水,配坎卦 ,居太极之下而属阴。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阴阳、水火、升降间的互制互用与平衡协调。从阴阳交感观念看,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心火当下降于肾,肾水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心与肾功能间若能建立这种良性联系,称为“心肾相交”,亦《易》所云水火既济卦 。此卦坎 水居离 火之上,上水能制约下火,下火能蒸腾上水,相互为用,故云“既济”,如图2。“既济”于人体言,喻心火能降于下而温肾水,故离火居于下;肾阳得心火之助则蒸水上腾以制心火,故坎水居上。如是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而相和谐。
然心属火,本居上,火性又炎上;肾属水,本居下,水性又润下,两者易分不易合。则水升当需上达的动力,火降亦需下行之引子。即“既济”是需要条件的,然条件在哪?八卦本有卦主之说,《易纂言外翼·卷一》云:“小成之卦八,震巽下为主,坎离中为主,艮兑上为主,此因乾坤交易而定也。”具体到坎、离两卦,则卦主为坎 中之阳爻与离 中之阴爻,此即“坎离中为主”。坎配肾,坎中之阳,即肾中之阳,火处水中、则易蒸津而使肾水上济,此自然界“地气上为云”之象;水既上济,即补离中之阴,离阴既足,其性降,仿若“天气下为雨”,引领离火下温坎阳,坎阳得离火之助,其力更充,蒸水化气之功愈强,水复腾上,更助离阴带动离火下降……如是不断坎离互转,水火既济,呈良性的功能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心肾相交的意义并不局限在两脏间的功能协调,更是全身气机升降的动力,即朱丹溪《格致余论》所言的“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矣,故生意存也”。然心肾两者何为原动力?基于火性炎上原理,当阳居下位,其气温升自能煦暖其上之脏腑,且阳性主动,故坎中之阳(肾阳、命火、龙火)当为人体升降的原动力,下降的离火则为其最大助力。如此,和木得煦则肝升,阴土得暖则脾升,启动人体太极左半圆之温升。此理置之临床,如中气下陷之证以补中益气丸治之,若效不甚著,可加肾气丸少火生气以助温升;若不用丸而用补中益气汤,笔者常以李可先生之肾四味(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益之。若阳虚无力助肝升之证,同样可以在疏肝、升肝基础上以肾气丸为助。阳升至极则阴降,离中之阴(心阴)滋洒,燥金得润,肺能顺降;阳土受霖,胃自和降,旋转人体右半圆之凉降。古方麦冬之用颇值玩味,麦冬一味能滋心、润肺、益胃,故滋阴或兼滋阴的名方如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益胃汤、一贯煎、生脉饮、竹叶石膏汤、玉女煎中其身影屡现,道理或在右半圆之凉降自心而降,方能甘霖遍洒。
2.脾升胃降枢轴转
脾胃共居中焦,脾主升清,运精微与津液上达;胃主降浊,降食糜与糟粕下行。《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胃降对于人体全身气机的调节起的是中轴枢转作用。黄元御于《四圣心源》中谓:“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承此意进一步论证:“中气左旋则木火左升,中气右转则金水右降,转者由上而下,旋者由下而上。中气为轴,四维为轮。”即中土脾升胃降为一身太极的枢纽,在此枢纽的升降带动下,肝木、肺金、心火、肾水四维均绕其周而旋转,共同完成人体生命的气化圆运动,其理仍可参图1。
枢纽不是空谈,临证可法。譬如心肾不交的失眠,清心益肾同时,亦可旋转脾胃枢机,以促水火既济。南方人阳热易偏于上、外,而亏于下、内,因此心火旺、肾阳虚之心肾不交失眠者不在少数,笔者在临床上常以交泰丸加龙骨、牡蛎、白术、茯苓治之,疗效颇佳。方中黄连清心火,味苦能降,不仅降心火,亦可降胃浊;肉桂温肾阳,引火归源,肾阳暖则脾土得温而自能升。《医宗金鉴》云:“脾阳苟不运,心肾必不交。”南方不仅热,而且湿,湿易伤脾,则白术、茯苓一燥一渗,燥者温化而升清,渗者利湿而降浊;黄连、肉桂、白术、茯苓合而斡旋中州,运转枢轴,使水升火降,交相既济;龙骨、牡蛎镇心安神,引浮阳下潜,则心肾益交。
3.肝肺升降外翼旋
中医向有左肝右肺之说,常遭垢病,这是以解剖学视角,对中医观点断章取义的一例。上说非言肝、肺的解剖位置分列人体左右,而是依太极之圆(参图1),以左右为路径,肝从左升、肺从右降,协合为人体升降之外翼。
太极左升右降之说主要源于中国东南西北不同的地理阴阳环境。中国南方阳气旺,日照时间长,《周易·说卦》有:“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南面、向明即面向阳,古谓主吉,于建筑物则利于采光。所以,自古以来从帝王到普通老百姓住的房子都以坐北向南为习惯。此时,南在前,北在后,东在左,西在右。而东方(左)是太阳升起的方位,西边(右)是太阳下山的方位,左阳右阴、左升右降的观念由此产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中医藏象学有着明显的重功能轻结构倾向。肝主疏泄,以木气之升发、条达、舒畅为生理特性,故应四季之春,一日之晨,方位之东,为少阳之处,故从于左;肺主肃降,以金气之肃降、收敛为生理特性,故应四季之秋,一日之夕,方位之西,为少阴之处,故从于右。左肝右肺之说由是产生。至于肝肺的解剖位置古人早有明述,并无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