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寒滞肝脉证与小肠虚寒证鉴别

2013年01月17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寒滞肝脉证与小肠虚寒证鉴别

 

 

 

张明雪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定义

 

  寒滞肝脉证  寒邪外袭,凝滞肝脉,经气不利,气血凝涩不畅所致的少腹、睾丸冷胀坠痛等表现。又称“疝气”,属寒疝。

 

  小肠虚寒证  因阳气不足或外感寒邪,损伤阳气,阴寒内盛,小肠化物无权,清浊不分所致的小腹绵绵作痛,腹泻,小便频繁不爽等表现。

 

  病因

 

  寒滞肝脉证  外感寒湿,或犯生冷,或冒雨涉水,或房中受寒,凝滞肝脉,或寒凝阳郁,阳气不达周身,或触冒阴寒之邪,阴积于内,正邪相搏,气血凝滞失运,肝脉筋膜失于温养。

 

  小肠虚寒证  多因饮食不节,贪凉饮冷,损伤阳气,或外感寒邪,渐损阳气,或脾肾之阳不足,小肠失于温养,虚寒内生,或大病、久病、重病,耗伤阳气,机体阳气不足或素体阳虚,易感寒邪等原因,均可以导致小肠虚寒证。

 

  病机

 

  寒滞肝脉证  因阴寒凝滞肝之经脉,阳气被郁,不能外达以温养周身,则易出现肝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症状,其痛剧烈,来势迅速。肝脉过阴器,抵小腹,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若肝寒气逆,循经上攻,经脉拘急收引而发为巅顶痛,“惟厥阴脉挟胃属肝络胆,循喉咙上颃颡,连目出额,故仲景止有厥阴头痛一证,治以吴茱萸汤者是也”(《圣济总录》)。寒凝阳郁,气化不行,水饮不化,则头痛伴有呕吐清涎痰沫,此即《万病回春》所云:“厥阴头痛者,或痰多厥冷也。”《症因脉治》亦说:“干呕吐涎沫,痛在巅顶,厥阴证也。”若阴寒日盛,阳气虚衰,不能温养四末,则手足逆冷,甚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为厥证。所以《药症宜忌》说:“阴厥即寒厥。其证四肢厥逆,身冷面青,踡卧,手指爪青黯,腹痛,大便溏,或完谷不化,小便自利,不渴,不省人事。”若寒凝肝脉,寒疝日久,则常易郁而化热,转成热疝,正如张景岳所说:“疝气之病,有寒证,亦有热证,然必因先受寒湿,或犯生冷,以致邪聚阴分,此其肇端之始则未有不因寒湿而致然者,其病邪郁久,则郁而成热者有之。”临床可表现为阴囊肿痛,烦热口苦等症状,张景岳对热疝证候又作了进一步描述:“热疝大能作痛。凡火邪聚于阳分而为痛者,必有热证热脉,或大便秘结,或小水热闭不通,或为胀为满,而烦热喜冷者是也。”

 

  小肠虚寒证  因阳气虚弱,小肠失于温养,则小肠受盛化物,分清泌浊功能减退,故常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证候,小肠虚寒证,日久不解,脾肾阳气渐衰,常易导致命门火微,肠道不固,出现肾虚滑泄的病理转归,“滑泄者,湿胜气脱,所下不禁,大孔如竹筒之候”(《明医指掌》),正如《医统正脉全书》所云“脾主营运,为健行敦厚之土,肾主二便,司开阖,为水脏,藉脾之真土以藏蓄,若使脾肾元气两虚,则诸津液泛为水者,亦随气下陷不能秘藏而有五泄之症,久则昼夜无度,滑泄不禁,则至精力虚惫,形神枯萎。”

 

  鉴别要点

 

  寒滞肝脉证  少腹牵引阴器坠痛冷胀,甚则阴囊阴茎短缩,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可伴见形寒肢冷,体态踡缩,舌质淡,舌苔白滑,脉象沉迟而弦。以少腹牵引阴器坠痛冷胀和寒象并见为临床特征。

 

  小肠虚寒证  小腹部隐隐作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大便溏泻,甚则久泻不止,肠鸣,畏寒肢冷,小便频繁不爽,食欲不振,舌淡,舌苔白,脉沉缓而弱。以小腹隐痛,大便溏泻,小便频数不爽的肠失温养,清浊不分证候和虚寒象并见为临床特征。

 

  鉴别分析

 

  寒滞肝脉证  因寒邪偏盛,凝滞肝之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肝经所过部位则易出现冷痛坠胀,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所云:“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因肝脉绕阴器,抵少腹,寒邪凝滞收引,气血不通,故少腹牵引阴器坠痛冷胀,甚则阴囊阴茎短缩;寒邪凝滞,困遏阳气,阳气不能周流布达于全身,四肢百骸失却温养,故可见形寒肢冷,体态踡缩;寒得阳热之气则散,得阴寒之邪则凝滞收引愈甚,故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其舌质淡,舌苔白滑,脉象沉迟而弦,多为肝脉寒凝之象。寒疝一证,小儿亦常见。由于厥阴肝脉的循行部位,故疝病均归属足厥阴肝经之病。《儒门事亲》论述颇详,现引录于此:“诸疝皆归肝经……及其为疝,乃属足厥阴肝经,盖环阴器而上入小腹者,足厥阴肝经也。夫肝肾皆属于下,与冲任督相附,然《灵枢经》言:‘足厥阴肝经病,则有遗溺癃闭狐疝。’……受疝之部分及肝之部分也。且《内经》言:‘男子宗筋为束骨之会。’而肝专主筋,睾者,囊中之丸,虽主外肾,非厥阴环而引之,则玉茎无由伸缩,在女子则为篡户,其内外有二,其一曰廷孔,其二曰窈漏,此足厥阴与冲任督之所会也。《灵枢》云:足厥阴之经筋,聚于阴器,其病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故阳明与厥阴之筋,皆会于阴器,惟厥阴主筋,故为病者,必本于厥阴。”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1/16/content_69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