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01月23日
黄芪桂枝五物汤应用三则
□ 张哲浩 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黄芪桂枝五物汤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是一首治疗阳气不足、血行不畅,兼以外感风邪,以肌肉麻木为特征之血痹证的有效方剂。本方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常用该方化裁治疗多种病症,疗效满意。今择验案三则。
中风先兆
金某某,男,51岁,朝鲜族,2004年10月13日就诊。
患者二周前头目眩晕,时觉脑中昏聩,语言现一过性不利,呕吐多痰涎,继而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左半身肢体麻木,肢冷,头重脚轻。当地卫生院诊为“脑血栓形成”,经输液用药治疗后,病情有所改善。患者经门诊介绍入院治疗。
症见形体肥胖,皮缓肉松,口角流涎,口眼歪斜,左半身肢体麻木,肢冷,纳少肢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白略腻,脉沉缓滑。脑CT提示颅内未见确切异常。
证属气虚血瘀,痰浊阻络,治宜益气活血,祛痰通络,方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黄芪35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生姜七片,大枣10枚,半夏15克,茯苓20克,陈皮15克,胆南星15克,石菖蒲15克,远志15克,丹参15克,地龙15克,全虫3克(冲服),蝉蜕15克。5剂。
药尽5剂,肢体知温,口角流涎明显减少,药已中的,黄芪更为50克,加木耳25克,继服10剂,口角流涎,口眼歪斜消失,半身麻木、上下肢萎软无力明显改善。仍以上方略予增减,药尽37剂,诸症消失,握持、步履已如常人,其病告愈。嘱其以丸剂,以善其后。
按 本案系因阳气不足,血行不畅,脉络瘀阻,又因脾阳不足,运化失司,水湿停聚为痰,气血痰浊阻滞,脉络不畅,诸症乃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阳,行气活血,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石菖蒲、远志,涤痰化饮,开窍醒神,丹参、地龙、全虫、蝉蜕活血化瘀,解痉通络,更佐以木耳祛风通络,解痉柔筋。诸药相伍,共凑益气温阳、涤痰醒神、活血化瘀之效。
产后身痛
赵某某,女,32岁,汉族,2003年7月19日初诊。
患者产后2周始,而现畏寒,汗出,肢倦乏力,身痛,继而四肢关节出现麻木酸痛。其服用生姜汤后覆被取汗,而汗后疼痛非但不减,而诸症有加。患者来诊时症如前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阳气虚弱,营卫不调,感受风邪,血行不畅所致。治宜益气温阳,活血通痹,药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黄芪3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七片,大枣12枚,秦艽15克,木耳25克。5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