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叶氏茯苓饮的临床应用

2013年02月16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叶氏茯苓饮的临床应用

 

 

 

陈振斌 山东省新泰市泉沟镇卫生院

 

 

 

中国中医药报

 

 

 

  叶天士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盖太阴之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始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仲景急下存津,治在胃也;东垣大升阳气,治在脾也。”笔者老师陕西渭南孙曼之据其医案,阐发了叶氏之通降阳明法,并提炼出叶氏通降阳明常用的六味药,冠名为叶氏茯苓饮。

 

  组成:茯苓、黄连、杏仁、枳壳、半夏、陈皮。方中茯苓利水渗湿降胃气。陈皮理气降气,芳香化湿,理气开胃。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燥湿散结。枳壳降气化痰。黄连清热燥湿,苦降开胃。杏仁味苦芳香,通络止痛,宣降肺气,盖以肺主一身之气,胃气下降实赖于肺气之肃降,故宣肺即所以降胃也。全方合用共奏通降阳明,和胃降气化痰之功。此方从外台茯苓饮化出,但后者参术并用,功能益气降胃,补脾理气,化痰利湿,而前者主治在胃不在脾,这是我们应该留意的。

 

  适用范围:1.胃气壅滞停饮所致的胃气不降:临床表现为泛酸打嗝,脘腹胀满,嗳气频频等阳明不降的症状。大凡胃脘疼痛,胀痞,或剑下按痛,或心下有滞留感,均可加减使用。2.中焦湿热:临床表现为舌苔厚腻,纳差纳呆,不思饮食,口黏口苦,大便黏腻等胃肠湿热症状。3.一切浊气不降、浮阳上扰清空引起的胸闷、头昏、目胀、耳鸣等症状。

 

  加减:大便干结加桑叶、薏苡仁,严重者加全瓜蒌;大便溏稀去杏仁加厚朴;大便黏腻不爽者,以黄芩易黄连,再加祛湿热之品如茵陈、大腹皮、蚕砂、滑石、皂角子;呕恶欲吐胃胀,加苍术、藿香、紫苏、佩兰、茯苓;燥痰加海浮石、麦冬、瓜蒌;湿痰加天南星、半夏、橘红、茯苓。

 

  注意事项:1.不可与甘草、黄芪等甘味药合用。甘味性缓壅滞,不利于通降。2.用于胸痹等上焦疾患时,必须与风药川芎、桂枝等合用,以便升降并用,升清降浊,此时剂量应减半,否则药物剂量过重必然重滞不灵,不利于阳气流通,效果不显。3.应用该方时必须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结会导致胃气难以下降,因而效果不佳。

 

  以下是孙曼之应用叶氏茯苓饮医案1例: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2/07/content_70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