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02月25日
“面瘫发病一周不宜针刺”观点不当
□ 李明高 李德臣 李树人 江苏省淮安市城中人民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针灸疗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众观古今史册,对针刺治疗面瘫有着大量的记载和临床报道,临床实践表明,周围性面瘫也是针灸适应症之一。然而,近20多年来部分中西医对周围性面瘫提出在急性期“一周内不宜针刺治疗”的观点,笔者认为此说不妥,现将对“针灸宜在发病一周后进行”观点提出的看法和质疑列举如下,与同行们商榷。
历代中医文献没有否定面瘫一周内治疗的说法:自《黄帝内经》到现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古到今中医对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没有怀疑或提出一周内不宜针刺治疗的观点,中医认为针灸治疗面瘫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濡养经脉、活血化瘀等作用。历代医著对针灸治疗面瘫的记载很多,是临床首选疗法之一,认为针灸疗效确切、具有疗效好、无毒副反应、简便验廉、适应症广,深受同行和广大病员好评。故面瘫现今仍是针灸科门诊病人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
西医所谓“针灸治疗宜在一周后进行”观点的由来:西医近20年来对急性期炎症、水肿期虽没有直接说却隐含针刺治疗不能起消炎、消水肿作用,后来临床医生直接对病人说急性期针刺治疗有加重病情、不能起到消炎、消水肿作用、甚至留下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的观点,甚至后来发展到公开报道。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前没有或很少有上述观点,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上述观点。如《江苏中医药》2009年7期85页刊登《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时机和波形选择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摘“介入时机……主张禁针的学者认为,在急性期采用电针治疗可能促进炎症水肿与变性,引起各种副作用,使愈后不佳,且易导致面肌痉挛”。
笔者也直接或间接听到有很多西医特别神经内科医生对急性期面瘫病人普下一周内不能针灸治疗的医嘱,近十几年来对针灸界同仁在学术观点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怀疑,对急性期不赞成针刺介入治疗的也有,他们主要受西医上述学术观点的影响,认为针刺对急性期不能起消炎、消水肿说法。
针灸可在一周内治疗面瘫的机理:西医对面神经炎确切的病因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可能是风寒侵袭引起茎乳突孔内组织水肿,或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迫而致病。中医也认为本病与面部受风寒、着凉有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经脉致面部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为本病。《中国针灸》等中医刊物对面瘫报道很多,从不同角度、侧面、探讨、研究针灸治疗面瘫。据现代临床研究发现,温针灸能够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的水肿、充血、渗出、粘连、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血循环,促进代谢,使病变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故对面瘫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研究还表明,面神经损伤的程度和损伤的平面有关,一般来说损伤节段越高,损伤的程度越重,针刺疗效越差。面神经损伤的程度,还取决于茎乳突孔内急性炎症水肿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水肿时间愈长,程度愈重,面神经受压时间愈长,面神经愈易变性而难以恢复。如在急性期给予面神经一个良性刺激,使受压神经产生兴奋,加速炎症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缩短面神经受压时间,进而增加了面神经恢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