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02月27日
《内经》论因势利导
□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报
“因势利导”原本是中国古代兵法的术语,《内经》首先将其作为一种基本治疗原则引入到中医药学领域。《内经》中的原文虽未直接点明“因势利导”一语,但其精神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素问·疟论》等多篇文献所论的治疗法则和具体治法中均有所体现,具体内容如下。
源起
“因势利导”原本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其云:“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反映了古代兵法中交战必先争夺主动权的战略思想,即掌握、顺应事态发展的自然趋势,加以引导推动,同时规避风险,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内经》有感于此,将其引入中医治疗思想当中,所谓“因势利导”即根据正邪交争的自然发展趋势,培正祛邪,以控制病情病势之变化,重在一个“顺”字。
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活动中,观察天地阴阳的变化,运用辨证思维从宏观整体上把握事物本质,提出“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的论治思想,明确中医药的治疗要从整体、运动、功能的角度进行宏观、综合的调节施治,而“因势利导”治疗原则正是此论治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总体来说,“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实为借鉴先秦兵家作战理论,在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去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治疗手段的概括与规范,这同时也体现了《内经》容纳百家成书的特点。
主要内容
综《内经》相关篇章所述,“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顺病邪性质和部位而治。《灵枢·百病始生》云:“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根据不同病邪所造成的“势”,尤其是以实邪为主的病证,应根据邪气所在部位和性质而采取相应措施,使之从最简捷的途径,以最快的速度排出体外,以免病邪深入而过多的损伤正气。随其性而宣导之,就其近而驱除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说明因邪气质轻,而用扬散之法,如风邪宣散之类;邪气重浊,而用逐渐衰减之法,如湿邪可淡渗;邪在上焦者,因其在上之势,发越而使之出,如涌吐;邪居下焦者,因其在下之势,引而下出,如利尿、攻逐、导便、灌肠等;中脘痞满者,则分消于内而泻之,如泻心汤类;邪在表、在皮,则因其在外之势,而或用汤渍或用药取汗,如发散风寒表邪。
二是顺邪正盛衰而择时治疗。治疗时须避过邪气猖獗势头,而在其既衰之际击之,尤其是对某些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应在其未发病之前治疗,因为这个阶段的邪气较弱,正气相对旺盛,如《素问·疟论》“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灵枢·逆顺》“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即论此法。
三是根据人体正气抗邪的趋势,顺势引导,助益正气。《内经》还有顺应人体挽回病变之生理趋向,助势引导的治法,也可以归为这种治疗法则,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散者收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气虚宜掣引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