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李振华用药配伍经验

2013年03月0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李振华用药配伍经验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国中医药报

 

 

 

  国医大师李振华为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教育家。专著有《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中国传统脾胃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李振华》、《国医大师李振华》等。从医60余年,从教5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急性热病、脾胃病及疑难杂病。笔者通过学习李教授有关著作,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卫气营血辨证治流脑

 

  温病的基本病理是“损阴伤正”。李振华教授提出治疗应注意清热解毒,保持津液,他用这一方法指导治疗流行性脑炎、乙脑等热病,取得了良好疗效。流脑属于温病中的春温病,发病开始类似伤风感冒,患者会突然发热,头痛,咳嗽,多伴有呕吐,咽干咽痛,皮肤黏膜多有出血点(皮疹),重者出现项强,甚至抽搐、昏迷等危急症状。上世纪五十年代豫西发生较严重的流脑时,采用卫气营血辨证,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息风通络、凉开透窍、保存津液为治疗总则:卫分证可见发热,头痛,咽干,口渴,咳嗽,恶心呕吐,恶风或不恶风,精神不振,皮肤多伴有出血点,轻度项强,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宜辛凉透邪,散热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连翘、银花、公英、葛根、桔梗、杏仁、荆芥穗、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菊花、竹茹、甘草)。气分证可见高热持续不退,不恶风,自汗出,呼吸气促,咽痛,口渴,头痛,呕吐加重,面色发红,项强,嗜睡,舌质红,舌苔黄,脉洪大;治宜清解里热,解毒存津,方用白虎汤加味(生石膏、知母、连翘、银花、葛根、菊花、竹茹、牛蒡子、天花粉、陈皮、甘草)。营血证可见高热不退,项强,抽搐,神昏,谵语,甚则深度昏迷,口唇干燥,皮肤皮疹明显而色暗,舌质绛苔黄缺津,脉数;治宜凉血解毒,息风透窍,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犀角或水牛角代、丹皮、赤芍、玄参、知母、生石膏、黄连、栀子、黄芩、葛根、连翘、全蝎、地龙、僵蚕、甘草),配服安宫牛黄丸。恢复期可见体温正常,神志清醒,体倦乏力,食欲不振,食少胃满,口干,头晕,舌质偏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益气和胃,方用沙参养胃汤加减(辽沙参、石斛、麦冬、知母、天花粉、白芍、太子参、陈皮、鸡内金、郁金、乌药、菊花、甘草)。结果70多例患者全部用中药治愈,得到群众的信任和上级部门的表彰。

 

  健脾疏肝疗胃病

 

  李振华教授通过深入研究脾胃病及其有关病症的辨治,形成系统独特的学术思想。他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根据自己40余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交错”的病机理论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划分为:脾胃阳虚采用香砂温中汤:党参、茯苓各15克,白术20克,香附12克,陈皮、半夏、厚朴、干姜、川芎各10克,砂仁8克,木香6克,丁香5克,炙甘草3克;脾胃阴虚则采用沙参养胃汤:沙参、白芍各20克,麦冬、石斛、山楂各15克,知母、花粉各12克,鸡内金、丹皮、乌梅肉、陈皮各10克,生甘草3克。经300例临床和实验观察,有效率98.7%,治愈率32%,最终通过国家验收,被认为是一项具有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对于痞满,虽病位在胃,但基于脾胃之间脏腑表里、纳运升降,以及肝脾、肝胃生克乘侮特殊的生理关系、病理特点,总结出治胃必联系到脾,涉及于肝的诊治经验,亦采用香砂温中汤加减。全方针对肝郁、脾虚、胃滞的病机特点,集疏肝、健脾、和胃、消积、降气等药,通中有补,补中寓行,使脾虚得健,肝郁得疏,胃滞得和而收佳效。

 

  另外,他认为舌诊能提供丰富的辨证信息,临证定要详细观察,如若舌体胖大则为脾虚;舌体胖大、苔正常则为脾气虚,能食不能消,脾不能运化.甚则水湿排泄失常而浮肿虚胖,或导致血脂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则为脾胃虚寒;舌体胖大、苔白腻则为脾胃气虚、寒湿阻滞;舌质淡、体胖大、苔腻则为脾虚湿阻;舌体胖大、苔黄腻则为湿热蕴结,并据苔黄之轻重,舌质颜色的红绛与淡白以辨其湿或热的偏盛。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3/07/content_70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