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炒甘草大量为仲景原意

2013年03月19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炒甘草大量为仲景原意

 

 

 

——与王强先生商榷

 

 

 

张英栋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2013227日《中国中医药报》载王强先生与笔者商榷之《甘草首在用量大小,不必强求炮制法》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对于笔者考证《伤寒论》中甘草“炙”法原意的工作未予重视,并且将《伤寒论》中炙甘草用量为“3~12克”的一家之言(也就是一两等于3克)视为唯一正确的观点、并且以此为依据来评论别的观点。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

 

  首先,《伤寒论》中炙甘草的“炙”法的考证,有关键的意义,这样的考证为恢复《伤寒论》炙甘草的大剂量使用提供了炮制上的依据,不可小觑。详细考证情况见笔者《〈伤寒论〉炙甘草当为炒甘草》一文,在此不赘。

 

  其次,对于《伤寒论》一两为今1.6克、3克、6.96克、13.92克、15.625克等观点,笔者都有所了解,但在这些观点中,笔者更倾向于《伤寒论》中原意为一两等于15.625克。2009年《中医杂志》曾发表仝小林等《〈伤寒论〉药物剂量考》一文,文中对于一两究竟为现代多少克作了多方面的论述,最终的结论为“《伤寒论》经方1两约合今称15.625(简为15.6)。”1两应该相当于目前的15克多,则4两便相当于约60克。这与王文说的3~12克显然是不同的。笔者提倡“原方原药原剂量比原用法”学用经方是第一步,在了解经方的制方之理后会做一些变化是第二步。《〈伤寒论〉炙甘草当为炒甘草》一文中的举例处方“炒甘草90克,黄连6,黄芩18,干姜18,姜半夏15,大枣20克”,是否能看出甘草泻心汤的影子呢?此处用甘草泻心汤的目的在于缓久病之虚、缓症状之急、缓寒热错杂导致的无形气郁之激。如果按一两等于15克的比例来换算,炙甘草用量为6两,比《伤寒论》方的4两有所增加。而其他药物的剂量比基本上是按照甘草泻心汤来的,一两的用量按6克来换算。为什么甘草的量多于仲景方,而其他药物的量少于仲景方呢?因为笔者对于甘草的核心功效的思考更多些,用甘草是在用药;而对于其他药物的使用,是在用方。“通过对《伤寒论》药物剂量的考证,明确仲景经方的实际药量,为提高治疗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的疗效提供思路和借鉴”(见仝小林等《〈伤寒论〉药物剂量考》一文)。笔者所治疗的病症较仲景所治的病症病情缓而顽固,这是笔者参考仲景方剂量和剂量比用方用药,剂量如此的背景。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3/18/content_71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