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医保健 >> 综合保健

中医药可助安然入梦

2013年03月2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医药可助安然入梦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李小莲

 

 

 

中国中医药报

 

 

 

  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四科主任时国臣介绍,失眠在中医称为“不寐”,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时国臣指出,不寐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其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虚多实少。实证多因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而引发心神不安;虚证多由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继而扰乱心神所致。

 

  失眠先辨虚实

 

  失眠分为虚实两类。虚者多阴血不足,无力敛阳入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尚未生成。患者多没有原发病灶或器质性病变,临床应以食疗、心理认知行为干预、体育疗法、按摩导引为主,辅以中医辨证施治下的药疗;实者多出现阴虚内热、痰火互结、瘀血阻滞等证。多属器质性病变,久治不愈,往往变生虚实错杂之证。此类病人应以药疗为主,辅以心理调节、食疗、体育疗法、按摩导引等治疗方法。

 

  “临证之际,不寐者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首先要解决心理症结。”时国臣指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人们心理焦虑程度加剧,是导致不寐的首要因素。因此运用心理疗法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对于解决不寐尤为重要。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为阴阳失调所致,喜怒忧思悲恐惊均可导致阴阳失调。引发情绪变化的核心是人的思想观念,中医早就认为“起踵权豪,竞逐荣势,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焉能不病”;“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静功、导引可辅治

 

  所以,不寐病人应拓宽胸怀,放开眼界。“中医多采用静功、导引和养脏的方法加以辅助医治。”时国臣介绍:静功中诸如松静功,又根据病证所及脏腑,可选取养心坐功、养肝坐功、养肾坐功、吹肾气功、呵心气功等。动功中则有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大雁功等,可结合年龄、体质而选择。心理学的认知行为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诸如限制刺激治疗、催眠和放松训练、矛盾意向法和睡眠健康教育等。

 

  四种方案可辩证施治

 

  时国臣依据辨证施治理论,提出如下几种医疗方案。

 

  一、心脾两虚者,治以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食疗可常食桂圆薏苡仁粥(桂圆肉、薏苡仁、核桃仁各30克放入粥内煮熟)。

 

  针刺选神门、三阴交。

 

  点穴疗法:于头侧后面,用一手食、中二指点按睡眠穴。此穴位于阳跷脉上睛明与攒竹之间,手法力度由轻到重。放松疗法:每日用意念松弛整个身体,顺序为头、颈、肩、手、背、胸、腰、大腿、小腿、足底、足尖。

 

  养脾坐功:采用坐位,伸一脚,曲一脚,两手向后反掣;之后又跪坐,两手据地,回头虎视,各3~5次。重者可配合运用归脾汤加减用药。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3/21/content_71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