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医保健 >> 综合保健

失眠的中医治疗与调养

2013年03月2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失眠的中医治疗与调养

 

 

 

梅建强 河北省中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失眠是存在于人群中的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尽管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其中大多数药物的主要用途并不是治疗失眠,这些药物应用不当宜产生不良后果,如依赖性、耐受性、毒副作用及停药后的戒断反应,如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和应用最多的催眠药物安定类。

 

  引发失眠的原因因人而异,种类繁多,因此,辨证比较复杂,治疗难度也大。本人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从失眠症的认识、分型、心理行为治疗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从肝论治”的独特理法方药,收到很好的临床疗效,现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失眠的治疗与调养,希望对患者恢复健康有所裨益。

 

  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

 

  中医学将失眠称之为“不寐”,为人体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所致,中医治疗失眠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采用不同的治疗法则,使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恢复协调平衡,从而恢复正常睡眠,中医治疗重在“调”,充分体现个体化治疗特点,同时无西药催眠药物的不良反应。

 

  肝郁化火型:症见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小便黄、舌红苔黄。治以疏肝泻火、宁心安神为原则,常用药物为龙胆草、黄连、柴胡、芍药、夏枯草、百合、灯芯草等。

 

  心脾两虚型:症见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趣、舌淡苔薄白等。治以益气养心安神为原则,常用药物为人参、黄芪、龙眼肉、山药、益智仁、木香、远志、酸枣仁、夜交藤、生麦芽等。

 

  阴虚火旺型:症见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口干、盗汗、五心烦热、腰酸腿软、舌红少津。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为原则,常用药物为生地、山茱萸、丹皮、茯苓、黄连、芍药、女贞子、桑葚子、百合、知母、柏子仁等。

 

  心虚畏怯型:症见失眠多梦、易于惊醒、心悸畏怯、遇事善惊、气短乏力、舌淡苔白等。治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原则,常用药物为珍珠母、茯神、菖蒲、远志、酸枣仁、五味子、仙灵脾、合欢花等。

 

  失眠的两种行为疗法

 

  心理行为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的本质是改变患者的信念系统,发挥其自我效能,进而改善失眠症状。要完成这一目标,常常需要专业医师的参与。睡眠卫生教育主要是帮助失眠患者改变错误的睡眠概念,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主要内容包括:睡前数小时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如咖啡、浓茶、吸烟等;睡前不要饮酒,酒精可干扰睡眠;睡前避免剧烈运动;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睡前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活动,如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温度适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认知行为疗法:失眠患者常对失眠本身感到恐惧,过分关注失眠的不良后果,常在临近睡眠时感到紧张,担心睡不好,这些负性情绪使失眠进一步恶化,失眠的加重又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情绪,两者形成恶性循环。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要改变患者的认知偏差及非理性的信念、态度。主要内容包括: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失眠;保持自然入睡,避免强行要求自己入睡;不要过分关注睡眠;不要因为一晚没睡好而产生挫败感;培养对失眠影响的耐受性,不要总把失眠当做敌人而与之努力抗争,应学会与之共处。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3/21/content_71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