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周仲瑛从瘀热辨治慢性乙肝验案

2013年03月29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周仲瑛从瘀热辨治慢性乙肝验案

 

 

 

苏克雷 郭立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报

 

 

 

  病案

 

  徐某,男,40岁,家住雨花区板桥镇。

 

  初诊:2008611日。

 

  患者于1990年体检时发现乙肝,当时肝功正常。1月前因肝区隐痛住院,发现肝功异常,具体数值不详,经治疗肝功有所改善,查:AST75U/LALT85U/LTBIL22umol/Lr-GT140U/L。但AFP居高不下,为930ug/LB超示:肝脏可疑占位,肝脏光点增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上腹核磁示:肝右叶异常信号影,考虑血管瘤可能,胆囊结石。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未用降糖药,血糖高低不稳定,血压用西药控制尚可。

 

  刻诊:患者形体肥胖,面部潮红,诉肝胆区时有隐疼,面部有烘热感,手足时麻,两下肢冷,大便量少,晨尿色黄。苔黄薄腻,质暗红,中有裂纹,脉濡滑。中医辨证属湿热瘀毒,营血伏热。

 

  处方:熟大黄6克,茵陈15克,黑山栀10克,水牛角片(先煎)15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大生地15克,蛇舌草20克,石打穿20克,半枝莲20克,紫草10克,垂盆草30克,蒲公英20克。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2008910日):患者服药后,症情略有缓解,但由于出差久居外地,一直未来复诊,故长期服初诊药方。今诉胆区不舒,但无疼痛,面色晦黯,面部时有烘热感,心慌,疲劳乏力,腿软,寐差,大便不畅。苔薄黄腻,质暗紫,中有裂纹,脉濡滑。近查:AFP34.3ug/LAST50U/LAKP132。中医辨证属湿热瘀结,营血伏毒。

 

  处方:茵陈15克,黑山栀10克,熟大黄10克,水牛角片(先煎)15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大生地15克,蛇舌草20克,石打穿20克,半枝莲20克,紫草10克,垂盆草30克,地骨皮15克,酢浆草20,老鹳草20克,虎杖15克,鸡血藤15克。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后以本方加减续服近4月,肝功能、AFP、血糖均恢复正常,肝区偶有隐痛,肢麻不显,余无明显不适,仍守方善后,2009413日查乙肝病毒DNA<1.0E+03。嘱其继续服汤药善后,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临证体悟

 

  慢性病毒性乙肝是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欠佳、恶心、腹胀、胁痛、倦怠乏力等,该疾病到了后期严重阶段会出现齿衄、腹水等症状,其中病毒携带者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有密切关系,治疗起来相当棘手。目前西医对该病治疗效果不满意。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3/28/content_71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