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论李东垣胆气春升说

2013年04月0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论李东垣胆气春升说

 

 

 

朱祥麟 湖北鄂州市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归纳《内经》之义,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主要有四种,“胆气不升”是其中之一。他在举《素问·六节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时说:“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泄肠澼不一而起矣。”

 

  按《内经》藏象学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腑气以通为用,下行则顺,胆为六腑之一,而李东垣强调胆气上行升发的作用,岂不与《内经》之意相悖?因而,对其胆气春升说很有探讨的必要。

 

  胆气春升的涵义

 

  春升乃胆的功能之一,是李东垣对胆腑功能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协助脾胃化谷升清及对血气化生的协同作用。

 

  其一,饮食入胃后,有赖胆输精汗于胃肠,以助化物,则脾能升清布精,上输心肺。少阳胆气协助中焦化谷升清的功能,即是春升作用。李东垣说:“谷气者,升腾之气也,乃足少阳胆,手少阳元气,始发生长,万化之别名也”。说明水谷精气的吸收升清,有赖少阳胆气的生发温化。胆附于肝,属下焦,胆为甲木,应少阳春升之气,东垣说:“感天之风气而生甲胆……此实父气无形也”。他将胆的功能谓为春升,正符合藏象学说气化理论。此论影响于后世,亦颇深远。如唐容川说“胆中相火如不亢烈,则为清阳之木气,上升于胃,胃土得其疏达,故水谷化”。唐容川将少阳清气上升于胃而化谷的功能称为疏达,实与李东垣之春升同义。若发生飧泄肠澼等病,不独责之于胃肠还应考虑是否为胆失春升所致。

 

  其二,手少阳三焦温运元气,能助脾阳温化,有益中州营气的生成。胆与三焦少阳同气,俱藏相火,故胆气有同手少阳三焦一般的温化作用,有助营血的化生。然相火即少火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少火之气壮……少火生气”。张隐庵注:“少阳三焦之气生于命门,游行于内外,合于包络而为相火,然即少阳初生之气也。归于上焦而主纳,归于中焦而主化。纳化水谷之精微而生此精,以养此形”(《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李东垣说:“甲胆风也,温也,主升化周身之血气”,所以说“手足经同法,便是少阳元气生发也”。

 

  他还说:“若胆及小肠温热生长之气俱不足,伏留于有形血脉之中,为热病,为中风,其为病不可胜纪”。胆的生发之气不足,亦即疏达无力,衍成热病或中风,是由于影响了血脉的条畅所致。此论从病理方面说明少阳胆气春升功能与周身血气循环关系密切。

 

  关于胆胃关系

 

  上论脾胃升清有赖少阳胆气的春升协助;反之,少阳胆之具备正常的生发温化作用,又赖胃气的滋助。故说:“胃气者……资少阳生发之气也”。李东垣并说:“胃虚,则胆及小肠温热生长之气俱不足”。可见其观点是胆气胃气二者相辅相成,衰则俱衰。《灵枢·四时气》曰:“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张隐庵注:“病在胆,逆在胃者,木邪乘土也。”此论胆胃之邪实。东垣之说与《灵枢》所载呕胆病之胆胃气逆俱实证,恰成一对面。然而临床有胆强脾弱者,有土木不和者。如谓“中焦用白芍,则脾中升阳,使肝胆之邪不可犯也……腹中痛者,加甘草、白芍药……甲乙化土,此仲景妙法也”。此即抑胆安脾土之法。足见东垣并非一味升胆,实则必泻之。

 

  李东垣认为胆气不升,导致脾胃病飧泄肠澼为清阳下陷之证,乃专举胆虚不及,春升功能失职而言,实发前人所未发。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4/04/content_71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