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医保健 >> 综合保健

从孩子异常步态看疾病

2013年04月15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从孩子异常步态看疾病

 

 

 

中国中医药报

 

 

 

  如何知道孩子生病?量体温,观神色,看食量,了解大小便情况等都是有效办法,父母也较熟悉。其实,还有个办法:观察孩子步态。

 

  根据孩子生长发育规律,1岁以后开始学步,从父母牵拉到逐渐独立行走,多是摇摇晃晃,两条腿呈八字形分开,形同醉汉。2~3岁时已经学会走路,但动作往往不协调,速度也不均匀。3~4岁后,已基本掌握行走的动作要领,虽然步伐尚不够均匀,节奏也还不明显,但动作协调多了,步子也越来越稳健了。

 

  从步态看,孩子从出生开始,双下肢都呈轻微“O”型,即双侧足踝靠拢,膝部和小腿有一定的空隙,小腿有点向内弯。这是因为骨骼较软,下肢内侧肌肉相对外侧肌肉较多引起的正常形态。随着年龄增长,下肢肌肉和骨骼不断长大,下肢的活动量和强度逐渐增强,“O”型腿会变得更明显,然后逐渐变成与“O”型腿相反的“X”型腿(膝部靠拢,脚踝靠不拢),最后再稳定于轻微的“O”型腿状态直至成年。

 

  孩子3岁后,应注意观察其行走时步态是否异常,有助于发现某些疾病。

 

  鸭步  行走时两只脚的距离很宽,身子左右摇晃,肚子前凸,上楼梯要一只脚先上去,另一只脚再往上提,颇为费力,整个走路的姿势活象一只鸭子。

 

  医学解析:首先怀疑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3岁之前与正常儿童没有多大差别,3岁之后的差异逐渐明朗化;其次,也可见于佝偻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

 

  家庭处理:孩子刚开始学步时也可呈类似步态,属于生理现象,不要大惊小怪。但3岁后依然此种姿势,就应视为病态,须及时上医院检查。

 

  醉步  走路时身子重心不稳,步态紊乱且不准确,左右摇晃或向一侧倾倒,同时有拿东西不准、说话不清楚等症状。

 

  医学解析:此种步态提示孩子患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小脑疾病、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另外,小脑肿瘤也不可忽视,临床统计约占儿童肿瘤的7~10%

 

  家庭处理:当发现孩子出现类似步态时,不要误认为是孩子调皮、淘气、不听话,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脚尖步   孩子站立时两大腿靠近,小腿略分开,双足似足尖站立,行走时像跳芭蕾舞样以足尖步行,称为脚尖步或雄鸡步态。

 

  医学解析:常见于脊髓病变,如炎症、截瘫等。

 

  家庭处理:及时上医院。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4/12/content_72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