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浅论治淋

2013年04月1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浅论治淋

 

 

 

陈博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报

 

 

 

  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为“淋闷”,并有“甚则淋”,“其病淋”等的记载。《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称“淋秘”,该篇并指出淋秘为“热在下焦”。《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描述了淋证的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以后历代关于淋证论述较多,大致认为,初起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为主要病机,久则由实转虚,以脾肾病变较为突出。现代医学常见于泌尿系感染、结石和肿瘤、前列腺疾病等。

 

  目前对于淋证的治疗,许多医生采用清热利湿解毒的办法,以大苦寒凉之药治疗。而西医总以炎症来论治,大量使用抗生素,这样用药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湿邪所化之热,但不久病情还会反复发作,因为膀胱湿邪依然存在,人体阳气气化依然被阻滞,使病情缠绵难愈而慢性化。

 

  此时有些鲁莽的中医,反而认为是下药太轻,力道不够!于是加大苦寒的药物用量,损伤人体的阳气。当人体仅有的这一缕阳气被消耗殆尽,湿邪自然就不会化热,也无法化热了,于是湿从寒化,成为寒湿。一病未除,一病又起,患者可能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

 

  当病情反复发作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当思考治疗方案不对呢?

 

  清利不忘通阳

 

  清利法治疗淋证一方面要选择选择高效药物,避免大剂苦寒,也是平时应该留意的。这些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石韦、滑石、蒲公英、黄柏、,忍冬藤、冬瓜子、薏苡仁等药这些药物有较好的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作用而非大苦大寒之品。其中是许多医家推崇临床实践证明:滑石是较好的渗利之品,每遇溺窍涩痛不爽的患者,屡用屡解。《本草纲日》云:“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清溺之窍。”《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滑石“无论汤剂丸散,与脾胃相宜”这此论述,验之临床也是可信的。另一方面,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忽视,如果气化不解,湿热中之湿就无法化解,也是淋证慢性缠绵难愈根本原因之一。所以吴鞠通说:“气化则湿化。”下面一个典型病例可以看出。

 

  病案1

 

  患者女,33岁。主诉: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年余,经用西药和中药(药名不详)治疗后,病情缓解。此后反复。就诊时见:生尿频尿急,尿时艰涩刺痛、伴小腹胀。诊脉沉弦而数,舌红苔黄腻。查尿:白细胞(++),红细胞(++)。尿液涂片镜检,发现大肠杆菌。彩超示卵巢囊肿,盆腔少量积液。

 

  此淋证为热邪结于下焦、膀胱气化失职,治以清利下焦湿热,宣通膀胱气机。

 

  方药:黄柏10克,知母10克,六一散() 15克,车前子15克,土茯苓15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蒲公英30克,红藤30克,桂枝5克。水煎,一日l剂,分3次温服,以7剂为一疗程。

 

  二诊:服用7剂后,尿次已减大半,少腹坠胀减轻。脉弦涩,舌红苔白。上方加白茅根30克,泽兰10克,益母草15克。服上方加减一月后,病情基本已愈,查尿常规正常。随访多年患者病情未在反复。

 

  体会:刘完素《河间六书·淋》说:“淋是小便涩痛,乃热客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所以本方用李东垣治小便秘涩之滋肾丸,以黄柏、知母苦辛而寒以泻火;桂枝辛甘性温以化气;再加车前子清热利尿从小便出,六一散、土茯苓、蒲公英、红藤、白茅根等泻热降火,利小便而通淋,柴胡、升麻升清散火开郁而解毒,组合成剂,以期达到清热泄湿,膀胱气化得行,使小便利,则淋证自消。而用泽兰、益母草活血去癖通淋是以下需要说明。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4/17/content_72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