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通法在肺系病的应用(上)

2013年04月19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通法在肺系病的应用(上)

 

 

 

魏文浩 河北省清苑县中医医院 姜良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通《说文解字》:“通,达也。”①通畅。《灵枢·营卫生会》:“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②指药物的宣发、疏散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则泄,薄则通。”③涌泄、宣发、疏散、泻下、祛瘀等治疗方法的统称。通法不单纯指某一治法,凡是旨在消除或缓解气血津液运行阻滞的方法都属通法范畴。清代高士宗《医学真传》云:“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高氏此番论述是对通法的高度概括,说明通法还具有协调脏腑联系,疏通气血、输布津液、通经活络的作用。通法涵盖八法,如汗法通肌表,下法通内里,吐法通壅塞,和法通半表半里,温法通凝滞,消法通积滞,清法通热邪,补法以补达通。

 

  肺的形态

 

  肺居胸中,分左右两叶,质地疏松。肺通过气道上连咽喉,喉为肺之门户,通于鼻窍,与自然界大气相通,成为气体呼吸出入的通道,此通道统称为肺系。肺主皮毛,为体表最外一层,是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有散气和排泄汗液的作用。手太阴肺经起于胸中,下络大肠,故与大肠相表里,肺经亦是肺脏系统的一部分。

 

  肺的生理病理

 

  肺系主要以气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所构成。汉代医家华佗指出:“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覆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肺系以通为用,“通则不病,病则不通”,所以通法是肺系病的重要治法。

 

  1.肺司呼吸,吐故纳新,主一身之气      肺司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之清气(氧气),呼出体内之浊气(二氧化碳)。周而复始,从而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气通于肺。”若病邪犯肺,影响肺的正常呼吸,临床可见呼吸不利,咳嗽,喘促等症状。肺主一身之气,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脏腑组织之气的作用。若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必然会影响呼吸功能以及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临床上可表现为咳嗽、喘促、少气不足一息、声低气弱、肢倦乏力等症状。

 

  2.肺主宣发,布津排浊,温煦皮毛  肺通过宣发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皮毛,正如《灵枢·决气》指出:“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肺通过气化功能将体内浊气、汗液排出体外。

 

  3.肺的肃降,升清降浊,通调水道  肺的肃降主要表现在肺气的清肃和下降两个方面。肺的降纳,一是通过肺气的向下向内,充分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而来的津液和水谷精气向下布散,并将代谢产物下输肾与膀胱排出体外。肺的清肃,肺为娇脏,“肺气清”是其特点。其气以降为顺,肺的形质虚如蜂巢,轻清肃净而不容异物,《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苦气上逆”。故肺失清肃,气逆不降,则胸闷咳喘而发肺病;“肺为水之上源”,水道不畅,停留体内则为水肿;水津不能布散则为痰饮;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肃降,肠内糟粕下行不畅则发大便秘结。

 

  4.肺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  《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也就是说,全身的血液均通过百脉而聚会于肺,经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的敷布和调节助心气以行血。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人身气道,不可有壅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肺失宣肃,肺气虚弱,日久不愈,肺病及心而致气血瘀滞,而见咳喘痰多,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舌下脉络怒张等。唐容川曰:“须知痰水之壅由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以上诸疾皆可以通降肺气为主要治法。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4/18/content_72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