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通法在肺系病的应用(下)

2013年04月23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通法在肺系病的应用(下)

 

 

 

魏文浩 河北省清苑县中医医院 姜良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通法”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肺以通为顺;以气为用;以阳为本;以血为体;以阴为养。肺主一身之气,气道通畅,有利于肺主气、宣发肃降、朝百脉、通调水道等机能的正常发挥;肺阳温煦津液,化气行血,温养皮毛,发挥防御外邪的能力。肺脏通过“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全身的血液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形成清气(氧合血红蛋白)再输布全身,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脏需要阴液的滋润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肺阴虚而致的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血液呈“浓、黏、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说明肺阴虚证态的病理表现。

 

  1.邪束肌表,辛散使通  外邪束于肌表,肌腠郁闭,营卫之气阻遏不通。风寒束表,营卫凝涩不利,腠理闭塞,肺气不宣。当用辛温解表,宣肺平喘之品。如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荆芥、白芷、紫苏叶、细辛等;风热袭表,肺卫不利。当用辛凉解表之品。如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芦根、蝉衣、柴胡、升麻、桑叶等。临床辨治感冒,首先应该辨明病因,要注意“治病调人”重视患者的体质状态和有无内伤基础的病理存在。

 

  2.肺气上逆,肃肺使通  内伤饮食劳倦,外感六淫之邪,致使脏腑功能失调,痰湿内生,阻于气道致肺失清肃,气不得降,上逆为咳为喘,胸闷肺胀等。当用肃降肺气,止咳平喘之品。如麻黄、苏子、杏仁、射干、半夏、旋覆花、厚朴、枇杷叶、前胡、莱菔子等。运用本法,若见表证,宜配用宣肺解表药;体虚肺弱者,可与补肺法同用;呼多吸少,腰腿无力,可与温肾纳气之法并施。

 

  3.寒饮内停,温肺使通  寒邪由表入里,肺失宣肃,水饮内停;或恣食生冷,脾阳受损,中焦虚寒,痰湿内生,母病及子而见咳喘痰稀,干呕,下利,小便数等。宜用麻黄、桂枝、半夏、细辛、五味子、紫菀、款冬花、生姜;“培土生金”用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等。若见咳喘无力,气短懒言,声音低微,属肺脾气虚者,可加入人参、黄芪、白术等甘温扶阳之品。

 

  4.痰热壅肺,清肺使通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寒邪束肺,郁久化热;郁热熏蒸,炼液成痰。可见发热咳嗽,喘促胸闷,口渴,咳吐黄痰等。宜用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之品。如生石膏、黄芩、知母、瓜蒌、栀子、桑白皮、蒲公英、银花、连翘、芦根、鱼腥草等。毒热炽盛,临床要加大清热解毒药物的用量,如蒲公英、连翘、银花、鱼腥草皆可用30克,热伤肺络咳血者可加生地黄、桑白皮、仙鹤草、功劳叶、白茅根、芦根等。

 

  5.肺实气闭,泻肺使通  水饮、痰浊、实热壅阻于肺,可见咳喘胸满,气急喘促,心悸浮肿,不能平卧,咳痰黄稠,烦热口渴等,宜用清热泻肺,下气平喘之品。桑白皮、地骨皮、薏苡仁、黄芩、鱼腥草、芦根等;气急,心悸,不能平卧,一身面目浮肿或水停胸胁,非一般清热宣肺化痰之剂所能涤除,需投葶苈子、芫花、桑白皮、皂荚等峻药,方能收功。

 

  6.燥邪犯肺,润肺使通  燥为秋季之主气,初秋多温燥;深秋多凉燥。温燥之邪犯肺,临床常见口鼻干燥,干咳少痰,声音嘶哑,皮肤干燥皲裂等。宜用清宣燥邪,凉润肺金之品。如桑叶、沙参、杏仁、芦根、花粉、麦冬、阿胶、梨皮等。凉燥之邪伤肺,则肺气不宣,常见恶寒头痛,咳嗽鼻塞,咽干口燥等。宜用轻宣凉燥,润肺止咳之法,常用杏仁、桔梗、苏叶、前胡、炙甘草、清半夏等。

 

  7.气虚久咳,补肺使通  肺气虚亦称肺气不足,是指肺功能减弱的病理表现。一为化源不足,是指肺失宣降,久咳失敛,或劳伤过度,耗伤肺气;二为耗气过多,是指汗出太过,气随津泄。此皆为耗气太过所致的肺气不足。如久病之后,脾肾两虚,脾气虚弱则不能输精于肺,肾气虚弱则元气无根,又属化源匮乏所致的肺气不足。症见声低息短,气逆作咳,咳声无力,痰多清稀,神疲乏力,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无力。据《灵枢·脉经》“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法当补虚以复其正,若只补虚而不化痰降气,治法未免完善,只有标本兼顾,才为最佳治则。治宜益气补虚,药用人参、茯苓、五味子、冬虫夏草、蛤蚧。意在补肺兼顾脾肾,补脾使脾胃健运,谷气充盈;补肾使元气得充,才能纳气归元。肾之元气,脾之谷气与肺之清气相合,宗气旺盛,肺之功能才能恢复。由于肺虚每成痰嗽,故在补虚的同时,兼配炙紫菀、炙冬花、杏仁、瓜蒌皮、贝母、桔梗等,以宣通肺气,止咳化痰。肺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症见自汗畏风,动则益甚,易患感冒。治宜益气固表,通宣卫气。药用黄芪、白术、防风之属。若汗出甚者可加牡蛎、麻黄根等。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4/22/content_72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