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崔应珉治老年带状疱疹经验

2013年04月2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崔应珉治老年带状疱疹经验

 

 

 

刘明 河南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报

 

 

 

  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崔应珉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酷爱岐黄之术。现已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30余载,学验颇丰。临证诊疗独具匠心,擅用经方、时方,用药清正灵活,讲究实效。故临床治疗中每于平淡中获得良效。本文整理了崔应珉教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溯古求今审病机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的“大带”、“甑带疮”、“蜘蛛疮”、“缠腰火丹”、“蛇窠疮”、“蛇串疮”、“火带疮”、“蛇丹”等范畴。历代医家多以“风湿毒邪搏于血气”、“心肝二经风火”、“心肾不交,肝火内炽”、“脾肺二经湿热”论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崔应珉教授指出带状疱疹发病多见于老年人,缘于老年之体五脏虚衰,气血阴阳失调。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病多由内虚而生。朱丹溪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老年带状疱疹多为湿、热、风、火郁于心、肝、肺、脾而发病。本病多由经络阻滞,气血郁闭搏结于皮肤和脉络而成,故常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现今人们饮食结构以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为主,结合自身体质及性情因素,情志不遂,心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阳偏亢,肝血不足,以致气滞血瘀。故老年带状疱疹好发颈、胸背、胁肋部或头面部肝经的循行部位。

 

  崔应珉教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带状疱疹发生于肝脾肾功能失常有关。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窜扰脉络、皮肤则生红斑。肝火旺盛,木旺克土,脾土受侮,脾气虚则不化湿,水聚于腠,湿热互结则有水疱渗出。或由于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困脾,外阻肌肤而发;湿热风火邪毒损伤经络,气血不通,脉络阻塞,不通则痛,常致疼痛不休。老年之体多虚,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故可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甚者脑络阻痹,神志不清,谵语,因此肝肾阴虚是老年带状疱疹发病的根本。总之,老年带状疱疹基本病机不外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为本,湿热风火等浊邪为标。因此,治疗大法也当强调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痰散结、解毒止痛之治则。

 

  专病专方守病机

 

  崔应珉教授认为:老年带状疱疹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本,火热之邪挟湿盛为患,因此当以“清热泻火、凉营解毒、除湿、熄风、通络止痛”为大法,贯穿始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疾病的康复期用益气养血、调补肝肾之法而收功。处方时,常以自拟“瓜蒌消带汤”为基础方。药用:全瓜蒌、蛇舌草、板蓝根、赤芍、制乳没、川贝、浙贝、甘草等。方中重用瓜蒌治疗带状疱疹,早在明代孙一奎《医旨绪余》“瓜蒌甘草红花”方中已有相关记载;清代程仲龄《医学心悟》中亦有瓜蒌散方治肝气急躁、胁痛;《重庆堂随笔》云“栝楼疏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独擅也”。全瓜蒌,其性甘、微苦,味寒;归肺、胃、大肠经;全瓜蒌功可偏于化痰宽胸,则上清肺胃之热而化痰散结,下润大肠之燥而滑肠通便。“痛随利减”,但泄多伤正,古乃重用甘草以甘缓和中。板蓝根、蛇舌草、赤芍等在本病急性发作期有良好的活血止痛作用,并可清热解毒。方中佐用少量乳香、没药,则取其入络活血化瘀之意,增强活血止痛的力量。川贝、浙贝二药相须为用,辅助瓜蒌清热化痰以散结,其效功专力宏,能迅速清除不循常规之水液。二贝性凉,专入肺经,可佐金平木,荡涤肝经之郁热。诸药合用清郁热、泻肝火、利湿浊共凑活血化痰、凉血止痛之效。此外临证部位的改变,也需要加用不同的引经药。如疱疹多发额面者,多风热,宜清热祛风加桔梗;胸腹部者多犯肝经,宜清肝泻火加柴胡、黄芩。分部用药,随症加减,皆可增强治疗效果。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4/22/content_72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