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05月10日
从痰瘀论治久病咳喘
□ 刘签兴 李晓洁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报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若总论咳之病因,其原有二:一是自外而入者,二是由内而生者。然不论其因为何,治疗咳喘,一般从气分考虑者为多,以顺气消痰为常法,但久病咳喘者,此法却常失其效,究其原因为何?笔者以为久病咳喘者,除有外风触动内饮之因,还有痰瘀互结。故辨治久病咳喘者,实应从痰瘀入手,捣其窠巢,方收其功。
对于痰瘀同病,早在《内经》就有“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一方,以乌贼骨化痰软坚,茜草活血通瘀,可谓痰瘀同治的源矢。《金匮要略》指出“血不利则为水”,及朱丹溪时则指出“痰夹瘀血,遂成窠巢”。而延及后世,唐容川在论“血证内伤肺胀之法”之时则进一步指出“丹溪云,此证多系痰夹瘀血,……用四物汤加桃仁、诃子、青皮、竹沥、姜汁治之。丹溪论此,询中病情,盖失血之家所以有痰,皆血分之火,所结而成。然使无瘀血,则痰气有消溶之地。”唐容川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血证论》说:“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张景岳也说:“痰指人之津液,无非水谷所化,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水。”此中之论,均为痰瘀同病及其治疗起到了列旗树帜的作用。
痰瘀同病是以津血同源为其生理基础的,《灵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津血同为水谷精微所化生,生理上可相互转化,病理上也可相互影响。具体而言,由痰致瘀,多为痰阻经络,血脉不畅,通行不利则为痰,或由痰滞气机,血行不畅而瘀;而瘀也可致痰,一为瘀阻血脉,“脉道不通”,三焦不得输布,津液凝聚而为痰,一为瘀血久停,阻遏津液“入心化赤”,聚而成痰浊,从而导致痰瘀同病。综上所述,痰瘀虽不同属于一物,但二者同出一源,相互影响,常同病共存,故而在临床上,痰瘀共治,往往较单治一方,收功迅捷。
在久病咳喘患者当中,除有外风触动内饮之因,还有痰瘀互结之情。外邪袭于肺络,肺失宣肃,气机不畅,引动内饮,转触窠巢之痰瘀,势必咳喘不得息。久咳久喘者,肺部多有痰瘀为患,若仅从气分论治,则难达佳效,故应以治痰为先,治痰则可以使痰瘀分消,辅以活血则可以使气血循归常道。所以在理气祛痰方中加入活血和血之品,常可提高疗效。另外,在痰阻肺络的情况下,单用行气祛痰之品,则势单力孤,若佐以活血药,则血活气运,再配以宣肺之品,则气血畅行,肺气宣达,咳喘安存?
对于久病咳喘的治疗,《金匮要略》在“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下列苓桂术甘汤、小青龙汤等,其用药如苓桂、桂夏等亦是痰瘀同治的体现。后世诸多医家则又确立许多名方,如紫芝丸、清气化痰丸、滚痰丸等。笔者以为治疗久病咳喘,当首推《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苏子降气汤”,是方皆知为治疗上实下虚之喘咳证首选,然鲜有知其为痰瘀同病咳喘之要方。当归配苏子,是苏子降气汤之主要配伍。当归活血和血,苏子降气消痰,二者配伍,一走血,一走气,气血双调,降气化痰以行血畅气道,行血气以助化痰涎,对于咳喘日久、痰瘀蕴肺者,颇多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