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05月10日
中医理法为重 不可仅凭方药
□ 张英栋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必须开方用药吗?“治未病”一定需要用药吗?对于上述问题,很多基层中医有这样那样的误解。本文通过讲述冉雪峰先生的一个病案,以及笔者不用药或少用药治愈银屑病的一些事实,希望大家能对“方药为主”的误区,以及“理法为重”的中医正道有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冉雪峰医案》中有一伤暑案:武昌一程姓少妇,产后七日,正逢暑天,居处于小卧室内,门窗紧闭,按照习俗头包布帕、身着布衣。出现了身大热,汗大出,齿燥,唇干,舌干,心慌,口渴,烦躁异常,脉浮而芤。冉先生判断:“新产阴伤,受暑较重,不宜闭置小房内,倘汗出再多,津液内竭,必有亡阴痉厥,昏迷谵妄之虞,宜破除俗例,移居宽阔通风较凉之处,以布质屏风遮拦足矣。”处方为六一、白虎、生脉三方合裁加减:滑石一两,甘草一钱,生石膏八钱,知母、沙参各二钱,麦冬四钱,鲜石斛六钱,同煎,分二次服。病人问能否吃西瓜?回答:可,想吃就吃。(徐灵胎云:西瓜为天然白虎汤,大能涤暑。)诊治后约四个小时,患者让人来问:已吃西瓜四块约重二斤,特别想再多吃点,敢再吃吗?冉先生回答:“多吃无妨,可随病人之便。”于是一日一夜吃西瓜十八斤半,半夜后身热退,烦躁俱平,已能安寐。第二日复诊,脉静身凉,烦闷躁急都消失了,拟六味地黄汤合六一散清其余焰,复以四物加丹皮、地骨皮,归地养营,人参归脾各方,调理收功。
此案治愈后冉先生自己总结:此病新产七日,迁出密室,移居敞地,滑石、石膏非一两即八钱,大队甘凉甘寒为剂。一般认为产后不宜凉,但不能固守教条,此患者产后不久即吃西瓜,且一日一夜吃十八斤半。方剂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力量还不够,如果不是“迁地为凉及吃西瓜之多”,即令方药有效,也不会有这么快的效果。饮食、居处环境等生活方面的改变,看起来不是方药的内容,实际上是中医理法更重要的体现。
中医对于生活习惯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做理论上的解读,或者说都可以用药来做比喻,比如说晒太阳:正午的太阳是大热药、早晨的太阳是温药、昼伏夜出是寒凉药,这是药性,时间长短则是药量,如果正午的太阳晒很久,便是大量的热药。既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既有药性也有药量,时时刻刻在调节着我们的身体,那么如果我们只关注用方用药,比如冉雪峰先生前面那个病案,用了凉药却没有改变居处环境和饮食,等于“方药虽凉而生活却在加热”,如果生活方面的热超过了药物的作用,想要治好,怕是不可能的。只有“生活处方”和方药的应用方向一致,才会取得好效果,而这些,都需要中医理法的统驭。很多中医学者有这样的共识:中医是经典的理论医学。但是具体到临床,更多中医医生误认为中医只是开方用药,对于“生活处方”或者不重视、或者根本不知道。而临证中,特别是疑难病、系统病的临床,不用药能好的不乏其人,而不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治愈、不复发的,几乎没有。谈到不复发,患者想到的就是“根治”这个词,很多病依靠用药来达到“根治”是不可能的,如果要让患者懂得“病是怎么来的、可以让它原路返回”,从而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治人”,那么“根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有病的时候需要综合治理——包括方药和生活习惯等的全面调整,而病“愈”后,需要以“生活处方”为主来“治未病”——也就是 “复平”、“复正”后的“持正”。如果做到了,根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