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05月21日
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治面肌痉挛
□ 崔俊波 陈宝贵名中医工作室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面肌痉挛,又称为面肌抽搐,临床多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不自主抽搐,多从一侧下睑开始,逐步发展至同侧口角抽搐,临床多伴有眩晕、耳鸣、头胀不适、烦躁等症状。症状常进行性加重,每因紧张、疲劳等原因诱发或加剧,入睡后停止。本病缠绵难治,容易复发,重症患者可致患侧面肌挛缩,患侧眼裂变小,面肌扭曲变形,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陈宝贵教授经过40余年临床实践,体会到风邪在面肌痉挛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总结出以袪外风、熄内风联用的治则,采用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显著。
病因病机
肝风内动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夹胃,属肝,络胆……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即肝经连眶—额—面—唇。《目经大成·目》云:“此症谓目睑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盖足太阴厥阴营卫不调,不调则郁,久郁生风而致。”肝主疏泄,疏泄正常时气血调畅、经络通利,若疏泄功能失常,可致肝气郁结或肝阳偏亢,侵及肝之经络可致阳亢风动;肝主藏血,在体合筋,开窍为目,若肝血虚不能养筋,则筋脉失养也可导致面肌拘急。故本病的中医病位当责之于肝,病机主要责之于肝风内动。
外感风寒
面肌痉挛属中医学“风痉”、“筋急”、“筋惕肉”的范畴。其突发忽止,与“风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风性善动,在肢体则表现为筋惕肉 ,在眼、面部则筋急抽搐、脾轮振跳。头为诸阳之会,风为百病之长。古云“巅顶之上,惟风可到”,寒性收引,主痛。外感风寒之邪,风邪循经上扰头面,面部筋肌气血失和,风寒互阻,筋脉失养则致面肌痉挛。故本病常因风寒之邪客于手少阳、阳明经,入中面部筋肌,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收引而致面部肌肉抽搐加重。《灵枢·经筋》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临床多见患者在主症基础上兼有面部受凉史,汗出恶风,形寒怕冷,肩背酸楚不适等风寒阻络症状。
用药特点
陈宝贵指出,面肌痉挛患者常在阴虚风动的基础上,复因外感风寒而导致病情加重。临证之时,需兼顾袪外风,熄内风,如此方能取得良好疗效。天麻配钩藤、全蝎配蜈蚣乃陈宝贵治疗面肌痉挛之常用对药。
天麻甘平,对各种病因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使用。《本草汇言》载天麻“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钩藤平肝祛风降逆,用于惊痫抽搐,有较好的熄风止痉功效。《本草纲目》载“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
全蝎辛平,归肝经,熄风止痉,通络止痛,用于急慢惊风、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证。《本草纲目》载“蝎,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本草从新》载全蝎“治诸风掉眩,惊痫抽掣,口眼斜……厥阴风木之病”。蜈蚣辛温,归肝经,熄风止痉,通络止痛,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症。《医学衷中参西录》载“蜈蚣,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瘈疭”。二药合用,使熄风止痉之功更著,陈宝贵治疗面肌痉挛常相须为用。全蝎及蜈蚣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类似神经毒的蛋白质,入水煎剂则成分大量被破坏,疗效会显著降低。且目前上述两药价格高,故可将二药等分研末冲服,每次1~2克,每日3次,既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又能充分降低药物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