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王有奎治肺间质纤维化经验

2013年05月2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王有奎治肺间质纤维化经验

 

 

 

尹政先 山西省太原市中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王有奎主任医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著名呼吸病专家,从事呼吸病临床医疗、教学、研究五十载,以“益气扶正”的学术流派为主导,吸收张仲景、张景岳等中医先贤之长,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辨证施治理念,即以脏腑辨证为主,针对不同疾病各自的特点施治,用药简而药量重,配伍精而收效捷。总结有呼吸病、消化病、颈椎病、风湿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的个人验方30余首,对哮喘、咳嗽、痰证、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间质纤维化等发病机制的认识上多有新见,治疗颇有个人心得,著有《王有奎四十年临床经验集锦——呼吸病特效疗法》、《呼吸病的中医诊治与调理》、《张仲景用药特色赏析》等书。笔者有幸成为师承弟子,临证侍诊,收获良多。现将王老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经验介绍如下:

 

  对发病机理的新认识

 

  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见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刺激性干咳、杵状指(趾)、X线胸片示双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为特点。本病多在4050岁发病,起病隐袭,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10年发病率、死亡率均有所升高。一般医者认为本病属于中医“肺萎”的范畴,以虚热和虚寒论治,近年也有认为从阴虚和血瘀治疗。

 

  王有奎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肺脾肾三脏俱虚而导致的一种人体之气大虚,阴液亏损,气血不足。气虚血少,肺叶缺乏营养的滋润,日久枯萎,呈现纤维化的状态。其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病变,本虚是宗气不足,津血亏耗,肺脏失养,表现为气短不足以息,呼吸困难,动则加重,口干咽燥,倦怠无力;标实表现为咳嗽,痰多或痰少不利,烦躁厌食,肢体消瘦,头面口唇甚至周身紫绀等症。

 

  治疗原则

 

  本病虽然都是宗气不足,精血亏耗,肺脏失养所致的病变。但表现的临床症状有很大差异,有的极度呼吸困难,气促欲绝;有的日常略有口干、气紧之感,但感关节疼痛;有的数日不食,肢体消瘦;有的食欲正常,咳嗽频繁发作等等。所以对本病的治疗,应掌握好“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对本病可以益气养阴,健脾和胃的“养肺汤”为基础方进行辨证施治,药物主要含:人参(或党参)黄芪、五味子、沉香、麦冬、元参、当归、白术等。对厌食纳呆者应先重在开胃进食;对呛咳频作影响睡眠者当先重在祛痰止咳;对呼吸极度困难,气喘欲绝者,当先重在益气平喘。当急症缓和后即可以益气养阴,健脾和胃的养肺汤进行调理。食欲不振者加砂仁、焦三仙;口黏、恶心、呕吐者加紫苏、半夏;背冷或恶冷食者加干姜;腰背困痛加狗脊、杜仲;下肢无力加牛膝;关节痛者加桂枝、白芍、威灵仙;面唇紫绀加桃仁、红景天。

 

  分型辨治

 

  1. 气阴两虚

 

  表现为气短不足以息,动则加重,行动困难,咽干口干,声低气怯,咳嗽无痰或痰少不利,身热心烦,倦怠无力,不思饮食,便溏,肢体削瘦,舌红少苔,脉细。

 

  此乃肺脾胃虚,气阴(津血)不足所致,治宜益气养阴,方以养肺汤加减。

 

  常用党参、黄芪、五味子、沉香、麦冬、玄参、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陈皮等药物。

 

  2. 脾肺气虚

 

  表现为气短不足以息,咽干口干,咳嗽,痰多,食欲不振,或食后胃脘不舒,或兼恶心呕吐,便溏或泄泻。舌淡苔腻,脉缓。

 

  此乃脾肺气虚,气阴不足。治宜补益脾肺,益气养阴。方以养肺汤加减。

 

  常用党参、黄芪、五味子、白术、茯苓、枳实、砂仁、焦三仙、当归、白芍、陈皮、百合等药物。

 

  3. 肺脾气虚 肺不纳气

 

  表现为胸憋气短,动则加重,行动困难,咽干口干,痰多不利,不思饮食,食难下咽,倦怠无力,皮肤紫绀,肢体显着削瘦,或兼心悸胸痛,胃腹胀满,腰背酸困,下肢无力,夜尿频数,舌紫暗,脉弦数。

 

  此乃肺脾气虚,肾不纳气,气阴(津血)不足,痰瘀互结,肺失滋养所致。治以补益肺脾肾,益气养阴祛痰活血,标本同治而治之。方以养肺汤加减。

 

  常用党参、五味子、沉香、黄芪、当归、白芍、麦冬、元参、桃仁、川芎、白术、陈皮、蛤蚧、牛膝、补骨脂等药物。

 

  4. 气虚血瘀

 

  表现为胸憋气短,咽干口干,关节僵痛屈伸不利,腰背酸困,舌红少苔,脉弦。

 

  此乃肺肾阴虚,痰瘀互阻,血行不畅,不通则痛,肺部失养,治宜益气养阴,祛痰化瘀,活血止痛,方以养肺汤加减。

 

  常用黄芪、当归、白芍、仙灵脾、麦冬、五味子、冬瓜子、桂枝、党参、沉香、杜仲、牛膝等药物。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5/23/content_73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