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05月28日
擅用虫药解顽疾
中国中医药报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潜心研究虫类药数十年,为国内较早系统研究虫类药的佼佼者。虫类药是动物药组成的一部分,形体较小,多数属昆虫类。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所以历代医家都较重视。从文献记载来看,虫类药始于《山海经》、《内经》。汉代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其中运用虫类药的方剂,法度严谨,寓意良深,如下瘀血汤、抵当汤(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等方,对后世应用虫类药起着示范、推动的作用;成于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总结虫类药医疗作用最早的书籍,其中列载虫类药28种,占全书所载药物的8%,占所收动物药(65味)的43%。说明在汉代对虫类药的使用就已取得宝贵的经验。此后,代有发展,东晋葛洪《肘后方》,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将虫类药更广泛地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所用品种,有所增加。宋代许叔微的《本事方》,也较多地应用虫类药,创订“麝香圆”,对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之疼痛剧烈者,颇有缓痛之效,后世多引用之。迨至明代,李时珍全面总结药物治疗经验,在《本草纲目》中收载虫类药达107种,占动物药(444种)的24%,使虫类药得到很大的扩展。随后清代温病学家如叶天士、杨栗山、王孟英、吴鞠通以及善于应用活血化瘀方药的王清任等,诸师们敢于革新,广泛应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疾病,给后世留下不少珍贵的经验。近代善用虫类药的医家主要有张锡纯、恽铁樵、章次公诸先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界非常重视虫类药的应用和研究,不仅广泛应用于内、外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血液病、心脑血管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肝肾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诸多疑难杂症、沉疴痼疾,使虫类药别开生面,大大地发展了它的应用范围和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朱良春在1963~1964年于《中医杂志》发表了《虫类药应用之研究》的连续报道,1981年出版了《虫类药的应用》,1994年增订重版,《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2011年再次修订出版,受到同道们的赞许。
朱良春在深入研究历代虫类药功效后,结合自己的应用体会,把虫类药的功用主治,并根据其配伍不同,概括为如下10个方面:
攻坚破积
虫类药具有攻坚破积或软坚散结作用,与这些药物咸软、辛散、以毒攻毒的药性特点有关,可用于治疗痰核、瘰疬、癥瘕积聚等症。机体的脏器发生病理变化,形成坚痞肿块,如内脏肿瘤、肝脾肿大等,也宜用此法治疗。此类药物如牡蛎、海蛤壳、海浮石、鳖甲、蜈蚣、全蝎等;方剂如仲景鳖甲煎丸用虫、蜣螂、鼠妇、蜂房等治疗“疟母”(疟久肝脾肿大),《医学心悟》消瘰丸用牡蛎配伍浙贝母、玄参等治疗瘰疬,近人用全蝎、蜈蚣、斑蝥诸药治疗癌肿等。
活血祛瘀
虫类药以其蠕动之性,飞灵走窜,具有搜剔络中瘀血,推陈致新之功,广泛应用于机体循环瘀滞或代谢障碍,出现瘀血征象者,尤以妇科为常用,如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等症,因妇女以血为本,病常瘀血阻滞。常用药物如水蛭、地鳖虫、穿山甲、鼠妇、五灵脂等。《神农本草经》论水蛭“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癥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可见其效之著。方如仲景抵当汤(丸)用水蛭、虻虫等治疗热性病瘀热在里,其人如狂(精神错乱);大黄虫丸、下瘀血汤用×虫等治疗诸伤血瘀或妇人血瘀腹痛、经闭等。现也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见血瘀症者。
息风定惊
息风定惊是虫类药的另一功效,适用于温热病热极动风、小儿惊风、肝阳化风等所致的眩晕昏仆、抽搐痉挛、项强肢颤,或风阳挟痰、痰热上扰之癫痫,风毒内侵之破伤风等症。常用羚羊角、水牛角、牛黄、石决明、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等药;如大青膏用蝎尾、乌梢蛇等治疗惊痫,止痉散用全蝎、蜈蚣等治疗急慢惊风、流脑、乙脑昏迷、抽搐等。
宣风泄热
一些虫类药具有宣风清热、化毒透疹作用,用于热性病早期,邪热郁于肌表,发热、疹发不透等,如蝉蜕、僵蚕等药。升降散用僵蚕、蝉衣治疗温热病;消风散用蝉衣治疗风热瘾疹等即是此意。
搜风解毒
爬行虫类性善走窜,长于治风,有搜风通络,解毒止痛之功。其效宏力专,常用于风湿顽痹、头风诸疾,更可用于大风、历节,如麻风病、风湿关节病之类。药如全蝎、乌梢蛇、白花蛇、僵蚕、地龙等,方如苦参丸、搜风散。如许叔微麝香圆用全蝎、地龙等治疗白虎历节诸风疼痛;叶天士用蜣螂虫、全蝎、地龙、蜂房等治疗周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