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甘姜苓术汤之悟

2013年06月2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甘姜苓术汤之悟

 

 

 

裴晋云 冯文全 山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报

 

 

 

  高建忠老师常用甘姜苓术汤治疗腰痛。翻阅老师的跟师笔记,见冯世纶教授临床上也每每使用甘姜苓术汤。于是,笔者试图在老师的影响下去学习、思考甘姜苓术汤。

 

  一

 

  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出自《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其药物组成为: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

 

  关于本病的病机,历代医家共识之处为“肾受冷湿,着而不去”。那么关于本方主治,顺理成章当为“补土以治水,散寒以渗湿”。

 

  方中这四味药,大都是走中焦、走脾胃的药。那么肾着之病为何治以脾药?尤在泾解释为:“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腑。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

 

  难道说此处若不“燠土以胜水”,就不可以“温肾以散寒”了吗?

 

  肾着病最典型的是“腰中冷”,可以冷到“如坐水中”。如此切肤之寒,非亲试者不能体会。究其成因,非置身天寒冷湿之地,乃“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论及起病,非一日而成,乃“久久得之”。肾家已被寒湿所犯,日久成积,坚寒不化。诸般肾药,入此冰寒之地,恐药力未至,而其热性已竭。

 

  况其人“腹重如带五千钱”,虽“饮食如故”,然“病在下焦”,腰、腹何其困重,俱被寒湿所着,此时若以肾药治下,恐自腹以下,药力难以到达。故不得不以脾胃之药先驱开路。温振脾阳以胜内入之寒湿。

 

  高建忠老师常说,身体里津液的升降出入出现异常的话,会产生湿、痰、饮这三家邪气。而痰多责之于胃,湿多责之于脾。肾着之病,感于寒湿,从脾胃为切入点,实可谓点睛、生花之妙笔。

 

  由此可见,假若“燠土以胜水”当真为仲师本意,亦或为山穷水复疑无路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方”。

 

  二

 

  甘姜苓术汤与苓桂朮甘汤仅一味之差,若将方中的干姜四两易以桂枝三两,则为苓桂术甘汤。余药不但药味相同,且剂量也分毫不差。如此看来,区别两方的关键在于干姜和桂枝。《中药学》教材谓干姜温肺化饮,桂枝助阳化气,看起来这两味药都可以治水。但是我们通过条文解读出甘姜苓术汤用来治疗因“衣里冷湿,久久得之”的“腰以下冷痛”;苓桂朮甘汤用来治疗“心下逆满,气上冲胸”的“起则头眩”。前者责之寒湿,后者因于寒饮,即两方一个治湿、一个治饮。

 

  干姜是治湿的吗?如果您觉得不可思议,那么我们不妨听听古人的声音。《神农本草经》说:“干姜,味辛温......逐风,湿痹,肠澼,下利。”《说文》云:“姜,御湿之菜也。”诚然,依此来审视干姜,治湿是其本分。

 

  关于苓桂术甘汤的主治,老师在《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一文中已作阐释,认为该方可适用于治疗中、上二焦的饮邪。其中对于偏于中焦还是上焦的论述甚为精彩,老师说“笔者临证,如治疗中焦饮停,惯用苓、术、草加桂;治疗上焦阳虚饮停,惯用桂枝甘草汤加苓、术。思路不同,用方则一”。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6/21/content_74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