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06月27日
方药用量策略之二 因证施量
中国中医药报
因证施量,我们称之为与证相关的量效关系,简称“证量效”。
证,包括症状、体征、体质、年龄、性别等。辨证论治是依据患者症状、体征、体质等因素对病理本质的个体化辨别,因证施量强调的是在理法方药确定后,对量的准确把握。同一疾病,症状重者用量宜大,症状轻者用量宜小。如大、小青龙汤,因表症轻重不同,故麻黄用量不同。证势不同,用量亦不同。危重证候,用量宜大,轻浅证候,用量宜小。如通脉四逆汤证与白通汤证。
此外,患者的体质、年龄等因素也是用量的参考因素。一般中青年、体质强者,用量可大,年老体衰、妊娠及幼儿,用量宜轻,重则有戕伐正气之虞。如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方后注曰:“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因证施量概括起来包含“随症施量”和“因人施量”两部分内容。
随症施量
根据症状的轻重或变化决定用量。一般,同一疾病须根据症状轻重确定用量。《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均有表寒症状,然大青龙汤证“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等表寒症状较小青龙汤证更重,故大青龙汤麻黄用六两,而小青龙汤麻黄用三两。
药物组成相同的处方,由于治疗症状不同,同一药物剂量也会不同。如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和小承气汤,三者药物组成相同,均为厚朴、大黄、枳实,但厚朴三物汤证以痛而闭症状突出,故以厚朴、枳实为君,行气除满为主,方用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小承气汤证以便秘为主症,故以大黄为君,泻下荡积,方用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而厚朴大黄汤证以胸满症状为主,治疗更偏重理气,故以厚朴一尺为君,大黄六两、枳实四枚为臣。
现以笔者用制川乌、制草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例,探讨“随症施量”的用量策略。
病案1
患者,58岁,女性,以下肢疼痛发凉1年就诊。10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1年前出现双下肢疼痛,发凉,间断发作。就诊时症见双下肢时有疼痛,发凉,伴浮肿,偶有双手麻木。大便不成形,3~4次/日。查糖化血红蛋白6.2%。
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断为痹症(血虚络瘀证),治以养血通络止痛为法,方用乌头汤加减。
组方:制川乌9克、制草乌9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黄芪30克、鸡血藤30克、炙甘草15克。
上方加减,患者服药3个月,双下肢疼痛、发凉,双手麻木症状基本消失,未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