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07月18日
右肱骨外上髁炎验案
□ 刘渝松 马善治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此中年患者因提重物手部用力不当而出现右肘部外侧缘疼痛,又因受寒而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此为“风寒阻络”之“肘劳”,治以扬刺法为基础,采用围针配合温针和电针,古今并用,以达温经散寒、舒筋通络的目的,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郭剑华系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医院筋伤病区主任,重庆市名中医,擅长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偏、截瘫等病症,疗效显著。现介绍其治疗肘部伤筋经验。
姜某,女,53岁,退休工人,重庆江北区人。2013年3月6日初诊。
患者因“右肘部外侧缘疼痛半月”前来就诊。主诉因提重物手部用力不当而出现右肘部外侧缘疼痛,近日又因受寒而致疼痛加重,作前臂旋转和端物动作时疼痛尤为明显。查体:右肘部未见明显肿胀,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前臂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X线片检查示:右肘部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中医诊断:肘劳(风寒阻络型);西医诊断:右肱骨外上髁炎。
郭剑华治以温经散寒、舒筋通络,采用围针法,首先取右肘部阿是穴(即右肘部压痛点)为主穴,用30号1.5寸一次性无菌性针灸针,在常规消毒后,采用快速捻转进针法,进针后先将针做小幅度的捻转,然后松手,拇、食指张开,一捻一放,反复多次,使患者有酸胀感后在针柄上套上一段约1厘米长的艾条,并在针体和皮肤之间放置具有隔热效果而又不易燃烧的锡箔纸片,然后点燃施灸,每次灸2~4柱;同时在以阿是穴(即右肘部压痛点)为中心的前后左右旁开约1寸各取一穴,共四穴,斜刺进针后,使针尖朝向中心,采用捻转泻法,得气后配合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刺激,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患者经以上方法治疗7次后右肘部外侧缘疼痛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嘱其右上肢勿用重力,勿手提重物。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外侧疼痛综合症,俗称网球肘,临床以肘外侧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做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检查肱骨外上髁部多不红肿,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为主要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肘劳”、“伤筋”等范畴,气血亏虚、血不荣筋为本病内因;而肘部外伤或劳损、或外感风寒为本病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