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08月09日
扶阳核心是扶正而非温法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扶阳思想有争议
近几年来,中医界兴起了一个重视人体真阳,擅长重剂应用附子、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等辛热回阳、温阳、通阳药物辨治阴寒之证的学术流派,叫做“扶阳派”,又称为“火神派”。
这个学术流派的创始人为清末的伤寒大家郑钦安,自其《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问世以来,这个学派渐成体系。
但在“扶阳学派”临床疗效受人瞩目的同时,也颇受争议。质疑“扶阳派”者,主要是认为“火神派”理论偏激,用药偏执温法,重阳而忽视阴,滥用大剂量附子,弊大于利等。
出现这种质疑的原因:一是部分医者把扶阳学术思想所说的,人体病理上的“阴邪”与生理上的“阴气”概念混为一谈,或不自觉地偷换了概念,故而产生了一些对扶阳学术观点的误解。
二是相当一部分学习和应用扶阳学说的医者不重视学习《伤寒论》六经理法,没有透彻领会郑钦安学术观点的精髓,没有真正理解扶阳学术思想中“阳”的真正内涵;临证时不详辨舌脉证,逢病多视为阳虚,遣方用药时,应用附子等峻药,不论是功效、剂量,还是作用靶点等都心中无数,且不分病证轻重和个体差异,常盲目大剂量、超大剂量滥用,以致人们颇有微词。
但疗效是硬道理,扶阳学派既然能够存在和兴起,自有其不可否认的临床疗效,应当将其理法观点的核心所在阐释清楚,才能让人们理解和认同,笔者现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做一阐述。
理论根基是《伤寒论》
实际上,真正的扶阳学术思想创始人应当是张仲景,张仲景是最擅长应用扶真阳、温中阳、回阳通阳方药的。《伤寒论》的精髓除了保胃气,存津液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处处以顾护阳气为要的。
六经中三阴经理法阐释详尽,三阴方证,皆为虚寒之证,经方中有不少应用附子、桂枝、干姜、生姜等温热药的方子,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附子汤、真武汤、理中汤、桂枝加附子汤,以及不少加用附子的方子,都是治疗真阳亏虚,或阳衰寒盛之大病重症的,这些方子的主旨就是扶阳气而祛邪。
四逆汤等经方用活了(用好附子),的确能够大大提升中医临床疗效,可以说,扶阳学说的理论根基就是《伤寒论》。
郑钦安及其传人卢铸之、吴佩衡、范中林、祝味菊、唐步祺等各以扶阳学术特点临证而成享誉一方的著名医家,皆是《伤寒论》的研究大家。
因此说,扶阳学术思想的理论根基就是《伤寒论》,要真正掌握扶阳学说,就必须透彻地学习和领悟《伤寒论》的六经辨治理法。否则在临床上就用不好扶阳学说。
扶阳思想核心是扶正
《伤寒论》全书的精髓就是扶正祛邪,也就是扶助人体的正气,扶正而加强祛邪能力,祛邪有助于扶正。外邪侵袭人体,人体正气会奋起而抗邪,如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证的机理就是正气奋起抗邪外出而表现的证候。经方如麻黄汤或桂枝汤以及少阴伤寒的麻黄细辛附子汤,不过是助正祛邪外出,或祛邪而帮助正气来复,病愈最终还是要靠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
人体自身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人身愈病,实际上主要靠自我修复能力,药物不过是助其一臂之力而已。这个自我修复能力的本源就是人身正气。正气充足是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的前提条件。
人体的正气,包括真阳、真阴、气、血。气属于阳,血属于阴,万病不离阴阳气血。《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内经》论疾病发生之理,就是基于阴阳而归结于气血。所以,阴与阳,气与血相辅相成,互生互用,二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