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益气活血汤治胸痹心痛

2013年08月09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益气活血汤治胸痹心痛

 

 

 

刘荔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刘启廷名医工作室

 

 

 

中国中医药报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是以病位和病机命名的,乃由于心脉痹阻不通而引起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以病位和症状命名的,特指近心窝部位的疼痛,是胸痹的常见表现。因其在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上反映了同一病理,临床习惯称为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急性发作时则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严重威胁人的生命。

 

  本病病机关键在于心脉痹阻。究其病因,多由正气亏虚,或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或感受寒邪等,引起体内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痹阻心脉,出现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仅见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其病常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以气虚、阳虚多见;实者则以血瘀、痰浊多见。针对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病机特点,遵循“邪实者以通为补,虚者以补为通”原则,治疗据“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之理,采用标本兼顾、虚实同治之法,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补虚,当权衡心之气血阴阳之不足,有无兼见肝、脾、肾脏之亏虚,调阴阳补气血,调整脏腑之偏衰,尤应重视补心气、温心阳;泻实,当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理气、活血、温通、化痰,尤重活血通络、理气化痰。补虚与祛邪的目的均在于使心脉气血流通,通则不痛。刘启廷常用经验方益气活血汤治疗此病,效果较好。

 

  药物组成:黄芪30克,人参10克,茯苓30克,桂枝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丹参15克,延胡索30克,檀香6克,薤白15克,炙甘草10克。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

 

  功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通窍宣郁。

 

  主治:胸痹心痛。

 

  组方依据:该方所治胸痹心痛,属于现代医学冠心病范畴,组方以益气温阳、化瘀通络为主。方中药用黄芪补气兼能扶阳,走而不守,人参补气兼能养阴,其性守而不走,二药为伍,一动一静,阴阳兼顾,通补无泻,益气固元,扶助心气;茯苓益脾培土,淡以渗湿,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桂枝甘温化气,能温通胸中阳气,散痹开痞两药合用,温通心阳,散寒化浊,使补不留滞,化不伤正;当归专能补血,又能行血,川芎功擅行气活血,又能温经止痛,两药皆为血中之气药,使补中有动,行中有补,活血补血,行气消滞;丹参、延胡索皆为活血化瘀之品,丹参能破瘀通散,活血行血,延胡索活血行气,主治一身上下之痛,合之则养血通经、散瘀止痛;檀香、薤白皆味辛性温之理气药,辛能散寒,温能通阳,理气宽胸,开痹止痛;炙甘草益气复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温阳散寒、化浊止痛之功效。

 

  加减运用:心前区疼甚、舌边尖有瘀斑者,加桃仁、红花;痰湿闭阻,胸闷憋气、肢体沉重者,加半夏、陈皮、枳实;心阳不振,胸闷背寒者,加片姜黄、附子、干姜;若邪气阻滞脉络,出现心悸、脉结代者,加苦参;大便干结者,加熟大黄,因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能减轻泻下时的腹痛,增强活血化瘀作用,尤适用于老人体虚而有瘀血者。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8/08/content_76347.htm